近段時間,美國在關稅戰一事上的態度,又有了新的變化。
特朗普表示,只有中國做出實質性讓步,美國才會考慮取消對華商品加征關稅一事。
這與此前的表態完全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
對此,中國駐美大使館要求美方停止“極限施壓”。
這場關稅戰是由美國主動發起的,“解鈴還須系鈴人”,美國不能一邊說希望和中方達成協議,另一邊還不斷搞“極限施壓”。
我們不吃這一套。
之所以美國的態度一變再變,其實與眼下的國際局勢有很大的關系。
一來是特朗普和鮑威爾不再針鋒相對。
很有可能是得到美聯儲會在今年6月份繼續收購美債的承諾。
二來是印巴交火一事,讓美國看到了新的希望。
如果印巴雙方再度爆發沖突,那么我國西部邊境的安全將會成為重點關注的對象。
這樣一來,美國就能激活印度這枚南亞遏華的棋子。
而印度對此也有自己的打算。
【印巴交火,局勢隨時可能失控】
此前萬斯訪問印度之后,雙方簽署總價值120億美元的軍火訂單,印度將進口美制F-35戰機。
這讓印度的野心得到進一步膨脹。
而雙方不可能只是針對F-35采購一事進行商談,中國必定是美印會晤繞不開的話題。
別忘了,就在萬斯結束印度訪問,乘坐專機回國之際。
印度宣布對華鋼鐵征收關稅。
此舉就代表著,印度很有可能是得到美國的承諾,又幻想著取代中國制造。
可是印度長期依賴中國商品,想要取代中國制造。
沒有那么簡單和容易。
而印巴在這個時候再度出現摩擦,讓印度也看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自認為可以趁亂取代中國制造。
如果這一猜測屬實的話,就代表著印巴交火或許是一場陰謀。
是莫迪想要取代中國制造的陰謀。
畢竟,事關美印會談雖然沒有內幕消息流出,但是從雙方合作的項目來看,主要涉及國防、能源、戰略技術和貿易等幾個方面。
國防合作就是美國對印度出口高端武器裝備。
一來是為了增強印度自身的軍事能力,用印度來牽制中國。
二來是想趁機影響并阻止印度與俄羅斯之間的軍事合作。
在能源方面,美國要對印度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維持美國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地位。
貿易談判方面,雙方通過談判達成一些共識,制定了貿易談判路線圖。
戰略技術方面,可能包括芯片生產、關鍵礦產資源等。
美國很有可能希望通過印度的協作,幫助美國找到稀土礦產資源,在印度進行開采并提煉之后出口給美國,幫助美國解決稀土困境。
甚至不排除美印會進一步加強武器網絡、芯片技術、先進量子通訊等關鍵技術的戰略合作。
這一點在過去十多年中,一直都是美印合作的重點領域。
此次萬斯出訪印度,相當于和莫迪進一步敲定當初訪美后達成的一系列協議的具體細化規則。
而且印度一直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特朗普政府多次對印度施壓,要求進一步降低美國農產品進入印度市場的關稅。
由于美國生產的玉米、小麥等農產品,成本較低。
如果印度對美國農產品放開市場之后,將會對印度的農業造成巨大的沖擊。
別忘了,印度也是一個農業大國。
這也就代表著,雙方在農產品貿易領域,短期之內無法達成一致。
再加上此前印度對美國妥協之后,特朗普并未在關稅一事上,給予印度特殊的待遇。
雖然中印關系從去年10月份以來有所緩和,但是印度一直都準備取代中國、超越中國。
【中印邊境問題,暫時得到緩和】
一直將中國視為印度經濟騰飛、大國崛起的犧牲品和墊腳石。
否則印度不會再次高呼“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這種說法在印度多次提到。
第一次是在2018年,特朗普對華發起貿易戰之后,印度人就認為“千載難逢的機遇來了”。
打算借此機會大力發展印度制造。
當時莫迪特意劃出一片土地,面積相當于盧森堡的國土面積,推出優惠政策,游說1000多家大型跨國企業,希望他們將產業鏈從中國遷移至印度。
第二次是出現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
印度外長蘇杰生的兒子德魯瓦也表示:“千載難逢的機遇”。
此人認為在疫情過后全球秩序必然會重新洗牌,印度此次面臨的機遇,堪比美國在20世紀40年代、中國在八九十年代所遇到的發展良機。
是印度實現工業化千載難逢的機會。
第三次就是不久之前,特朗普對全球征稅之后,印度商務部長表示:“千載難逢的機遇”來了。
這是推動全球供應鏈向印度轉移、助力印度實現工業化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可是印度在制造業發展上,并沒有取得重大進展。
雖然在智能手機、玩具和制藥業等領域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印度的制藥業如果沒有中國的原料藥,一切都要回歸于零。
而莫迪在上臺初期就表示,要讓制造業在印度的GDP中占據25%的份額。
如今卻從17%跌到14%左右。
在這個時候,印度自然會謀求讓印度制造進一步取代中國制造。
尤其是印巴交火一事,很有可能會引起印巴之間的沖突。
一旦印巴再度在克什米爾交火,將會影響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影響我國外貿。
更加影響中國西部邊境線的安全。
一旦我國的精力被牽制在西部邊境,那么美國人隨時可能在臺海或南海挑釁中國。
別忘了,眼下菲律賓大選在即,小馬科斯為了連任,已經多次打出“南海”這張牌。
這也讓美國人看到了可乘之機。
【菲律賓即將大選,馬科斯又打南海牌】
此前美國一度表示要在菲律賓打造一個戰備倉庫,而且閉口不提撤走美軍部署在菲律賓堤豐系統一事。
這都可以視為,美國在關稅戰上無法打敗中國。
于是開始從中國周邊下手。
這樣一來,印巴交火不僅是美國的陰謀,更是莫迪的陰謀。
因為巴基斯坦眼下的重心已經放在中巴經濟走廊之上,印度去年在邊境問題上對中國讓步之后,代表著印度無意雙線作戰。
但是如今印巴局勢朝著失控的方向狂奔。
很顯然是背后有第三方勢力介入其中。
幕后黑手要讓印度誤認為是巴基斯坦搞恐襲,再讓巴基斯坦誤認為印度要動手,最后讓我國開始擔憂邊境受到威脅。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連環計。
別說不可能,從目前的局勢發展來看,印巴一旦交火,對美國是利好的。
這個時候上合組織就需要出馬了,應該毫不猶豫啟動反恐機制。
甚至在必要時刻,可以選擇聯合巴方展開清剿。
同時也需要加速推進瓜達爾港油氣管道建設,讓巴基斯坦嘗到甜頭。
重啟中印邊境貿易集市。
用實在利益綁定印度躁動的民族主義。
最重要的是在國際輿論上,撕開美國的偽裝。
將五角大樓軍火商與地區動蕩的財報關系曬在太陽底下。
別忘了,當初阿富汗戰爭期間,可是讓洛馬的股價暴漲了十倍。
如今克什米爾的交火聲,與2022年的頓巴斯很相似。
但是我國不是歐盟,我們有足夠的戰略定力和處理手段來破局。
無論是通過上合組織架設沖突“防火墻”,還是在聯合國揭露域外勢力的黑手。
甚至還能在必要時刻,通過西部戰區展示一下中國的雷霆手段。
總比坐回談判桌上收拾爛攤子要強得多。
【必要時刻,西部戰區有必要展示一下】
因此,印度想要在這個時候幻想取代中國制造,完全是瞎折騰。
且不說印度是否具備這個能力,僅僅是印度“外企墳場”的稱號,就足以讓很多企業望而生卻。
還幻想取代中國制造,印度真的是異想天開。
所以,如果印度真的計劃火中取栗,最終不僅會雞飛蛋打,還會讓中印關系進一步惡化。
一旦我國對印度發起反制。
以印度的底蘊,也許撐不了太久。
印度不是美國,新德里也不是華盛頓,沒有美國的資本和實力,印度就要學會與中國合作共贏。
而不是整日活在幻想之中。
中國不愿意打,但是也不怕打,這句話不僅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也是說給全球范圍內那些別有用心的國家聽的。
這絕對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國底氣和實力的象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