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屆華表獎獎項出爐,《我本是高山》獲得優秀農村題材影片獎,結果獎項一出,立刻引來無數網友熱議,對于該片獲獎,表示非常的不理解。
據悉,《我本是高山》是一部以張桂梅校長的真實事跡改編而來的電影,作為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創立者,張桂梅為了大山中的女孩們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希望通過知識,幫助她們走出大山,張校長的事跡感動了全國,所以一開始,不少觀眾對這部電影充滿了期待。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我本是高山》上映后觀眾清一色的差評,觀眾最難以接受的,是對張桂梅事跡的魔改,將現實原型的酗酒男改成了酗酒女,把支撐張校長的信仰變成了過世的丈夫,還有劇里的兩個對照組,愛女兒的父親與酗酒家暴的母親,留下來支教的男友與吃不了苦回城結婚的女朋友,更離譜的是,劇情竟然還把山區里女學生不上學的原因編成逃課去網吧逛街買衣服。
種種抽象劇情導致這部電影的口碑一言難盡,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質疑與批評,電影編劇竟然態度強硬隔空喊話,反咬觀眾一口,認為是觀眾污蔑了張校長。
甚至還故意調了一條好評,認為輿論就像電影中阻擋女孩上學的勢利一樣,無論如何被抨擊,電影依舊會拍攝,會被上映。
看起來編劇相當自信,但搞笑的是,電影到現在還沒開評分,而且電影本身的票房也不理想,最終累計票房僅1億元。
觀眾當時的口碑以及整部電影的票房都在向外界吐露一個信息,那就是這部電影真的不盡人意,然而萬萬沒想到,這部電影竟然能入圍華表獎,而且更難以理解的是,最終還拿下了優秀農村題材影片獎。
所以在獎項出爐后,評論區清一色都是滿屏問號,要知道華表獎可是內地三大電影獎之一,這部被觀眾不認可的電影能獲獎,屬實是抽象了。
還有網友覺得,從《我本是高山》獲獎這一刻開始,這一屆的華表獎的畫風就已經開始向搞笑方向跑偏了。
只能說任何藝術作品,觀眾喜歡,才是真正的好作品,觀眾不認可,就算拿了再多的獎項,最終也只是徒有虛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