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報道,中國近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對國際關系的沖擊”安理會阿里亞模式會議。80多國親眼見證,阿里亞模式會議是安理會成員以靈活和非正式的方式,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同聯合國會員國及有關方面進行交流溝通的機制。在會議上,美國代表不僅否認“單邊主義是當前問題核心”,還強烈指責中國。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總結發言中重申中方在多邊貿易、南海以及臺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并對美方“無理指責”和“霸凌行徑”予以嚴厲駁斥。
分析認為,這場會議的召開很有必要,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升級,我國采取了強硬立場,而這次會議正是我國推動的一系列國際行動的一部分。早在4月,我國就宣布將召開這次會議,指責美國通過“將關稅武器化作為極限施壓工具”破壞國際貿易規則,引發世界經濟和多邊貿易體系的嚴重沖擊和動蕩。并且此次會議得到了全球廣泛響應,全球南方國家一致表達了對單邊貿易措施的反對,強調發展中國家將不成比例地受到這些措施的影響。
美國代表(資料圖)
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便揮舞關稅大棒,企圖對全球經濟體敲竹杠。2025年2月,美國先是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征關稅。隨后,以“芬太尼”為借口,兩次對中國加征關稅。到了4月,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全球經濟體都加征了10%-50%不等的關稅。由于中國的不斷反制,特朗普對中國加征關稅的稅率最終達到了145%。特朗普表面上說要振興美國制造業,其真實目的是想利用關稅大棒,來威逼其他國家向其屈服,以達到其“美國優先”的臆想。
出口貿易(資料圖)
實際上,美國這次參加會議并非戰略主動。安理會阿里亞模式會議屬于非正式會議,沒有強制出席要求。但美國還是決定派代表參會。因為如果美國不出席,就會被外界認為是對中國立場的默認,從而失去在國際輿論中的發言權。所以這次會議結果讓美國陷入尷尬境地,既沒法有效回應中國的批評,又不得不參與。然而沒想到的是,美方代表吳婷沒回應中國提出的關稅問題,而是轉移話題,主動提及南海問題。特別是黃巖島爭議和南海仲裁案。
相較多數與會方支持多邊主義、反對單邊行徑的立場,美國代表團的發言顯得孤立與對抗性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杰弗里·薩克斯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指出,美國與全球多國出現貿易逆差,是美國支出超過收入的一種反映。而美國之所以入不敷出,主要是因為美國巨大的財政赤字和低迷的儲蓄率。薩克斯強調,美國政府將自身政策的后果歸咎于他國,甚至稱他國“欺負美國”“占美國便宜”,這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特朗普(資料圖)
在這種情況下,《財經》消息顯示,為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系,有知情人士稱,特朗普政府在考慮采取一種分級方法——對美國認為不威脅國家安全的商品征收35%的關稅;對被視為對美國利益具有戰略意義的商品征收至少100%的關稅。特朗普政府表示,考慮大幅削減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的高額關稅后,美國媒體稱,對華關稅可能會降至大約50%至65%之間。與此同時,美國又在對中國的貿易伙伴下手,“圍剿”東南亞四國光伏產業。
目前來看,特朗普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能主要有以下的三個目的,客觀上說,特朗普此舉,其實也是在現實壓力下的無奈選擇。首先是為了釋放積極信號,促使美國股市升溫,同時也是為了安撫其背后的主要利益集團。在貿易戰開打之后,美國的科技企業和本土的工農業企業都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受到貿易戰的影響,美國股市出現大跌,甚至在短期內蒸發了數萬億美元的巨額財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