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日前,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對3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進行通報。
1.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在城市管理中盲目決策、機械執行,損害群眾利益,加重基層負擔。
2024年7月以來,三河市個別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官僚主義嚴重,未經科學論證和充分征求意見,推動出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脫離實際提出廣告牌匾“除國際國內連鎖品牌,不允許用紅藍底色或字樣”等禁止性規定。為推動牌匾整治工作快速見效,該市組織開展兩次百日攻堅行動,違反《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頻繁進行工作調度、督查督辦和排名通報,加重基層負擔。該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在執行中簡單機械,搞形式主義“一刀切”,對包括國內連鎖品牌在內的1800余塊商戶門頭牌匾顏色進行變更,損害了群眾利益,造成不良影響。時任三河市委主要負責人已受到免職處理。
中紀委通報的另兩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分別是:內蒙古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在政務服務中搞“面子工程”。山東省一些地方在項目集中開工、集中簽約中盲目攀比,數據不實。
而三河“招牌改色”排在了第一條,可見其問題表現更為突出。
曾幾何時,三河“招牌改色”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
時任市委書記提出“紅色讓人亢奮,藍色太俗”,“不能把市場變成農村大集”,在廣告牌匾以及建筑設計中強力推行其所謂的“學院風、國際化”風格。
為將其“美學思維”落到實處,專門出臺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列出了負面清單,抬高了審批門檻,同時調動城管等部門全面推行牌匾“紅改綠”等強制性舉措,甚至醫院紅十字都被改為了綠色。
結果是弄得街頭到處鉤機加班作業,招牌改來改去,商戶叫苦不迭,輿論沸沸揚揚。幾達天怒人怨的地步。
4月15日,廊坊市官方通報,目前已對三河市委主要負責人免職處理,并責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訓,全面整改。
中紀委通報直指三河市個別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官僚主義嚴重,未經科學論證和充分征求意見,推動出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導則》,脫離實際提出廣告牌匾“除國際國內連鎖品牌,不允許用紅藍底色或字樣”等禁止性規定。
尤其是在制定了“除國際國內連鎖品牌,不允許用紅藍底色或字樣”這樣的禁止性規定的情況下,執行中卻又對包括國內連鎖品牌在內的1800余塊商戶門頭牌匾顏色進行變更,損害了群眾利益,造成不良影響。
這里面明顯透出8個字:權力任性,出爾反爾。
繼市委書記被免職后,三河又因此事被中紀委公開點名通報,其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那么三河當地應該從中汲取什么樣的教訓呢?
其實中紀委通報內容已經指出了三河“招牌改色”問題的實質,即:群眾觀念淡薄,任性用權、隨意決策、機械執行,在城市管理工作中過度依賴督查檢查考核,頻繁搞排名通報,加重基層負擔。
如何汲取教訓?答案簡要概括就是:
謹慎規范用權,科學民主決策,
埋頭苦干、不務虛功。
力誡各種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