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挖掘南水北調工程綜合效益,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新聞宣傳中心開展
“南水發現”專題宣傳,
講述工程在
促進經濟社會
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顯著成效,
大力宣傳縣域特色經濟,
推廣南水北調水文化旅游產業。
“南水發現”活動第1站
讓我們走進寶豐縣
南水北調 物寶源豐
“南水發現”之寶豐篇 ②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您乘坐本次列車,
列車運行前方到站——寶豐站。
汝瓷的重生
“青瓷之首,汝窯為魁。”踏入寶豐縣汝瓷研究所,眼前精美絕倫的汝瓷作品,帶人們步入一個神奇的藝術天地。
汝瓷參賽獲獎作品
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盛名于北宋,以其天青色聞名于世,釉面溫潤柔和,似玉非玉勝似玉,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產于汝州府而得名。寶豐當時歸汝州府管轄,是汝瓷的核心產區,曾呈現 “汝河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顯著地位 。
“瓷是水、泥、火的藝術。”寶豐縣汝瓷研究所所長孫子龍介紹,汝瓷以燒制青瓷聞名,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說,色澤素雅自然,更有“雨過天青云破處”之譽。汝瓷以瑪瑙入釉,釉色多為天青、粉青、天藍色。此外,還有豆綠、青綠、月白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凈如玉。用放大鏡觀察,可見釉下稀疏氣泡,寥若晨星。這般獨特的光澤與質感,帶來絕佳的視覺和觸覺體驗。
一件件汝瓷作品,仿佛打開了一個通往藝術天地的新境界。孫子龍說:“從靈感閃現到成品誕生,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工藝美術大師和匠人的心血與構思,是靈感與情感的完美結合,也是文化與藝術的相互交融。”一直以來,寶豐縣汝瓷研究所與全國各大名校緊密合作,共同參與研發、設計,既保留汝瓷古樸典雅的獨特韻味,又精準貼合當代市場的多元需求。
如今,汝瓷是河南省平頂山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那么,汝瓷是如何制作生產出來的?與水有著什么樣的關系?我們仔細地在灌漿、拉坯、上釉、燒制等工序上尋找著答案。
汝瓷坯胎
拉坯考驗匠人的耐心,稍有差池,坯體就會作廢。如今,汝瓷燒制工藝早已擺脫柴火燒窯,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氣和電混和加熱。上釉環節,在一桶褐色的釉料面前,孫子龍道出汝瓷的秘密,那就是單色釉中礦物質的不同配方,汝瓷對泥料要求高,對水質要求更是嚴苛。
“過去,我們生產制作最怕停水。現在,南水供應充足,水質又極好,用南水調制釉料,汝瓷的品質得到根本保證。”孫子龍說,如今寶豐縣汝瓷銷售額逐漸攀升。
汝瓷為何能位列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在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汝窯窯址和汝窯博物館,我們眼界大開,尋覓到了久聞的瑰寶和對宋代審美的高度認同。
在汝窯博物館,我們看到了這些重見天日的瑰寶,汝窯繼承了宋朝極簡美學,融合東西方美學,設計簡約大方。因汝窯瓷器造型雍容典雅,色澤淡雅,紋飾經典,工藝精湛,自北宋晚期開始,汝窯瓷器在眾多名窯中寺位凸顯,成為供御皇室的佳品。
清涼寺出土的汝瓷
汝瓷的開片堪稱一絕,開片原本是器物在高溫焙燒時產生的釉表缺陷,行話叫“崩釉”。汝窯的藝術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萬化的釉病,美化為自然美妙的裝飾。釉面開片多呈斜裂紋理,深淺相互交織疊錯,像是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釉中細小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更增添了它的美感。
戰火紛飛,金兵入侵踏碎南宋山河,朝代更迭,古汝窯汝瓷工藝在元朝斷代失傳。環顧大營鎮清涼寺村,大小煙囪林立,如今家家都有汝瓷作坊燒制汝窯。汝窯汝瓷工藝雖曾在匠人手中失散,卻又從民間智慧中重煥生機,這片神奇土地因南水續寫歷史傳奇。
封面 | 陳思璐
視頻 | 楊振羽
撰稿|許安強
責編|安亦揚
校核 | 陳思璐
審核 | 李東海
【猜你不想錯過的精彩內容】
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為“信語南水北調”點亮星標!
點亮在看,關注南水北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