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美國空軍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特遣隊突然抵達日本三澤空軍基地,隨行的還有飛行員及地勤裝備,全部來自德州戴斯空軍基地第9遠征轟炸中隊。據太平洋空軍官方披露,這是美國首次在日本部署B-1B,打破了以往只在關島、澳大利亞和迪戈加西亞部署戰略轟炸機的格局,直接將自身戰略部署推到日本前線,顯然是一種軍事“前移”的信號。外媒普遍認為,這不僅是一項“歷史性部署”,更是美軍對中國進行地緣壓制的前奏。
此次B-1B進駐日本,使得自越戰以來,日本本土首次出現這種級別的美軍轟炸機,這無疑相當于為日本“外掛”了一對鐵拳。表面上,美國稱這項部署是為了“地區穩定”——配合盟友訓練,加強戰略威懾。但從操作本身看,更像是朝著緊張局勢上澆了一桶油。
B-1B轟炸機資料圖
在抵達日本前,B-1B還跟韓國空軍搞了一場聯合空演。兩架B-1B在美韓F-16和F-35戰機護航下飛越朝鮮半島西部,正好選在朝鮮“太陽節”——金日成誕辰前夕,挑釁意味濃烈。朝鮮國防部火速回應,怒批美韓的聯合行動是“露骨的威脅”,稱這將引發嚴重危機,并警告將采取“無法預測”的報復措施。
實際上,自今年年初以來,美日韓就已經密集展開多輪具有高度政治意味的聯合演訓。今年1月,兩架美軍B-1B在日本F-2和韓國F-15K護航下飛越東海;2月,又在韓國上空搞了大規模“混編”飛行——美軍F-16、F-35B,日本F-35,韓國F-15K全員到齊;而現在,B-1B更是直接進駐日本,且稱未來將形成“常態化輪換”。
讓此次轟炸機駐扎日本更為敏感的是,美國此次的部署似乎暗含信號。美國退役海軍上校、戰略專家紐沙姆指出,B-1B比駐日的F-16能攜帶更大當量的炸彈和導彈,航程也更遠,生存能力更強。這顯然是在向地區釋放一種潛臺詞:美軍部署不僅升級,而且準備“動真格”。
答案不言而喻——美國眼中的“頭號競爭者”就是我們。從這幾次聯合軍演和部署中頻繁出現的一個詞就能看出端倪:“延伸威懾”。這是冷戰時期為應對蘇聯核威脅而推出的戰略——由美國為盟友提供“核保護傘”。但如今,這一概念被徹底“復活”,成為遏制中國的主軸。無論是南海、臺海,還是美對日、對韓的軍事協作,核心邏輯就是:通過軍力威懾,讓中國“知難而退”。
美國資料圖
2022年,美國正式將“延伸威懾”納入印太戰略核心,朝鮮與中國被視為“雙目標”。在這個戰略框架下,美日同盟、北約、“五眼聯盟”等都成了“工具箱”里的零件,聽從華盛頓調度——只為一個目標:對中國進行多方向、多維度的“武力展示”。
3月底,美日召開防長會議,提出組建“聯合作戰司令部”,進一步把日本打造為印太“前沿堡壘”。去年的“利刃2024”軍演中,澳軍首次加入,還明確在兵棋推演中模擬“臺海沖突爆發”場景。這些演訓,雖口口聲聲說是“防御性”行動,實際上不斷向臺海方向推進,挑釁意味十分明顯。
今年4月6日,美日本次的演習大綱公布,其中甚至直接將“解放軍軍艦”作為明確假想敵,一步步將圍堵的網織得更密更緊。去年10月,官方表示將“應對中國公開的野心”,加強與印太國家的合作;意大利軍艦也跑去日本“刷存在感”。
4月16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回應“利刃”演習時斬釘截鐵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任何人不要低估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美國自己發布的2024《中國軍力報告》都承認:中國已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空軍技術與美軍差距迅速縮小;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具備了打擊美國本土的能力——東風-41洲際導彈,足以讓美方在任何決策前三思而后行。
東風-41洲際導彈資料圖
所以,美國今天的“戰略焦慮”其實是對中國實力上升的反射性反應。高關稅并沒嚇倒中國,軍事挑釁也沒讓北京慌亂。相反,每一次加碼,只會讓中國的反制工具箱越來越豐富,底線越來越清晰。臺灣問題不是談判的籌碼,而是主權的象征。美方如果真以為靠幾架B-1B、幾場軍演就能嚇倒中國,那就真的是低估了我們維護國家統一的意志。
這場“火”,若再燒下去,最終恐怕要燒到點火的人自己身上。美國的軍事冒險不僅會破壞地區和平穩定,也會讓自身陷入更大的戰略困境。歷史已經多次證明,任何試圖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行為,都將遭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有決心、有能力、有信心戰勝一切來犯之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