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舉措可以有效縮短術前住院日,加快床位周轉,患者的經濟負擔可能降低。
排上了擇期手術,住院之前就可開展檢查,且相關費用可納入住院費用結算——近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發布了開展“預住院”費用醫保支付試點工作的通知,試點從4月26日起執行。
通知指出,試點醫療機構范圍由北京市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確定。新京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本次有5家綜合醫院參與了試點。
對于患者和醫院雙方,新政策會帶來哪些經濟或就醫流程上的變化?近日,記者采訪了試點醫院之一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答。
關注1:哪些群體在政策范圍內?
“這個政策主要針對擇期手術的患者,他們術前發生的一系列相關費用,雖然在門診執行,但可以轉到住院費用中,以住院的醫保支付比例進行報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醫事科科長張燕向新京報記者介紹。
根據北京市醫保局的通知,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在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對診斷明確、病情相對穩定且經評估符合住院指征行擇期手術的參保人員,通過辦理“預住院”完成術前檢查檢驗,相關費用待參保人員正式入院后納入住院費用結算。
適用人員范圍包括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和異地來京就醫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
關注2:患者自付費用會減少嗎?
張燕告訴記者,在人流量大的醫院和科室,普遍存在著床位資源緊張、患者需排隊等床的現象,排隊等待時間與床位周轉率相關,將住院后進行的術前檢查前置到門診,可以有效縮短術前住院日,加快床位周轉,讓更多患者及時排到床位,外地患者尤其獲益。在金額方面,門診與住院報銷起付線、報銷比例、封頂金額有差異,對于已在門診做完的檢查,如能納入住院費用進行報銷,患者的經濟負擔可能降低。
不過,只有符合條件的項目才能轉入住院費用。據北京市醫保局,“預住院”費用范圍包括各試點醫療機構行擇期手術前所做的檢查檢驗項目及檢查檢驗項目所需藥品、耗材費用,納入擇期手術的住院費用一并結算。已辦理“預住院”登記手續,但由于病情或個人原因等未辦理實際住院手續的,發生的術前檢查檢驗項目及檢查檢驗項目所需藥品、耗材費用按現行政策結算。
參保人員辦理“預住院”登記手續后至正式入院期間,在同一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術前檢查檢驗項目及檢查檢驗項目所需藥品、耗材費用納入住院費用結算。醫療機構不得收取床位費、護理費、住院醫事服務費等無關費用,原則上已經在門診開展的檢查檢驗等項目不得在入院后重復開展。“預住院”預交金按住院預交金管理,由各試點醫療機構合理確定預交金額度。
關注3:哪些病種納入試點?
據規定,“預住院”病種范圍包括診斷明確、病情相對穩定且經評估符合住院指征行擇期手術的病種。具體病種范圍由試點醫療機構自行制定。
“我們首先納入了肝膽胰外科、肝移植兩個科室的31個病種進入試點。主要考慮到我院作為肝膽胰疾病終點站式醫學中心的定位,這兩個科室等床患者特別多,外地患者也多。”張燕告知。
據了解,試點的病種范圍并非一成不變。該院陸續有其他科室希望加入,正在收集其他病種信息,希望在服務能承接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增范圍。
關注4:新增的預住院檢查如何承接?
該院于2月5日確定為試點單位,之后進行了一系列準備工作,于4月初完成整體系統改造,并對本地與異地患者的不同數據進行了全流程測試模擬,試點工作于4月26日正式啟用。
對醫院方,將一部分住院檢查“挪”到門診階段,還要考慮服務承接的問題。張燕告知,他們正在進行預住院服務的準備,成立由行政、護理、醫生三個群體組成的服務團隊,幫助預住院患者順利進行檢查。
“對于預住院患者,預住院服務人員將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來安排檢查。有的患者可以選擇一站式,把所有檢查檢驗集中在一天完成,這對于外地患者更加方便;有的患者住在周邊,想以最快速度逐項完成,這樣也可以。”張燕說。
關注5:患者如何申請相關醫保?
張燕介紹,新政策推行后,對于符合預住院政策的患者,醫生在為其開立住院通知單時,同步開立術前檢查檢驗項目,系統自動進行預住院標識,實際住院后相關檢查檢驗費用自動轉入住院費用,不需要增加額外的手續。
來源:新京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