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副總”進企業到“產業兼職教師”進高校,再到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實施,近年來,國家政策接連不斷,都是要打破企業和高校之間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創新人才培養新機制,加快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培養。
這不,今年2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就聯合印發了“推動產教融合”的《普通本科高校產業兼職教師管理辦法》,縮短了高校與企業“雙向奔赴”的磨合期,給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打通添加了“催化劑”。
而在《辦法》出臺后不久,江南大學智能制造學院(君遠學院)便正式聘任賈磊教授為全職產業教授。這也是該校自2023年9月人才引進改革以來,引進的首位全職產業教授。
據悉,這位賈磊教授專注于“AI+機器視覺+機器人”核心技術領域的產品研發,主要面向泛半導體行業,致力于為硅基材料制造領域提供核心制成裝備及成套解決方案。其公司現有客戶主要包括中國航空工業、中國建材、中國兵器工業、友達光電、京東方、富士康等,業務范圍已涵蓋中國、中國臺灣、新加坡、越南、印度等全球各地,累計已實現產值超十億元。
那么,對智能制造領域的學生而言,賈磊教授的加入意味著課堂與車間界限的徹底打破。他不僅能夠將半導體制造中的真實技術難題轉化為教學案例,還能依托企業資源為學生提供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接觸工業級設備的機會。這種“真題真做”的模式,讓學生提前適應產業技術迭代節奏,培養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此外,賈磊教授的全球業務布局也為學生開拓了國際化視野,使其在就業或創業時更具競爭力。
事實上,在聘任全職產業教授之前,江南大學就已經通過產學研協同機制為學生搭建了多元成長平臺。該校與無錫高新區共建智能制造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企業開發虛擬仿真實驗系統,讓學生通過智能學情分析工具動態優化學習路徑。
截至2024年10月,江南大學累計簽訂橫向技術合同1671份,合同金額達8.27億元,涵蓋機器人控制、工業互聯網等前沿領域。這些項目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實習崗位,更將企業真實需求嵌入畢業設計選題,使論文成果直接服務于產線升級。
也正是這種“入學即入行”的培養模式,讓畢業生成為長三角智能制造企業的“搶手資源”。根統計,該校近6成的畢業生就業于國家重點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軟件、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技術以及新能源汽車等。
從政策響應到實踐創新,江南大學的人才培養始終緊扣“產教共生”邏輯。無論是全職產業教授的引進,還是橫向科研的規模化落地,其核心目標都是讓學生站在產業最前沿成長。這種以需求定項目、以項目育團隊的模式,不僅讓江南大學成為產教融合的“樣板間”,更讓學生擁有了一個與產業共振的舞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