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婁星區萬寶芙蓉學校的圖書室內書香氤氳,一場別開生面的“耕讀傳家潤童心 書香護苗伴成長”主題活動在這里展開。鎮相關負責人、師生與志愿者們齊聚一堂,以書香為紐帶,讓傳統農耕文化與綠色閱讀理念悄然浸潤童心。
詩聲朗朗,播種希望的種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清晨,學生們稚嫩而堅定的誦讀聲拉開了活動序幕。在《憫農》等經典農耕詩詞的集體朗誦中,孩子們用聲音觸摸千年農耕文明的厚重。這場活動不僅是文化的傳承,更是為鄉村文化振興播撒的“希望種子”。
耕讀猜謎會:指尖觸摸歷史的溫度
“鐵齒梳子長,耕田理衣裳”,隨著主持人亮出謎題,現場瞬間沸騰。孩子們高舉手臂,爭相搶答。釘耙!當謎底揭曉,志愿者舉起一件古樸的蓑衣,向孩子們講述“谷雨披蓑、戴笠插秧”的農耕智慧。答對的學生接過刻有二十四節氣的書簽,指尖摩挲凹凸的紋路,仿佛觸碰到了先民“晴耕雨讀”的歲月。
五谷雜糧畫:泥土里的藝術課
黃豆、紅豆、綠豆化作“顏料”,卡紙成了“畫布”。當天上午,孩子們兩兩一組,埋頭創作“耕讀主題豆子畫”。有人用綠豆拼出麥浪翻滾,有人以紅豆點綴成屋檐下的辣椒串,有人用黃豆擺出拖拉機的輪廓。“這是我和爺爺下田時見過的‘鐵牛’!”他驕傲地向同伴解釋。泥土的質樸與童真的創意碰撞,一幅幅作品讓評委老師連連贊嘆:“這才是扎根鄉土的美育!”
閱讀分享:書頁間的星光
“英子的城南,有駱駝隊和胡同口的吆喝聲,而我的家鄉,有插秧時水田里的藍天。”五年級學生代表分享《城南舊事》的感悟時,聲音輕柔卻充滿力量。隨后,教師點評道:“讀《天工開物》能觸摸先民智慧,品《繁星春水》可滋養心靈成長。”這一刻,書頁間的文字化作星光,照亮了孩子們眼中對“真善美”的向往。
活動尾聲,一份份“護苗綠色閱讀禮包”被送到孩子們手中。彩筆、文具與正版書籍,承載著社會對鄉村少年的守護。孩子們的笑臉與背景中“耕讀傳家”的橫幅相映生輝。此次讀書會,讓書香與泥土香交織,讓傳統與未來對話。正如一粒種子破土需要陽光與雨露,鄉村文化振興的夢想,也在這群孩子的誦讀聲、歡笑聲與創造中,悄然生根發芽。(婁底日報全媒記者 盛祥桂 通訊員 劉慧 杜子隼)
一審:王星 二審:羅江 三審:劉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