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的梵蒂岡圣彼得廣場,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入場時收獲持續掌聲,人群高呼"英雄" ,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深藍色西裝在清一色黑衣中格外刺眼,意大利攝影師盧卡拍下兩人同框畫面:"一個像參加國葬的政治家,另一個像走錯片場的商人" 。這場教皇葬禮無意間成為美烏關系的放大鏡,兩國領導人的不同境遇折射出復雜的地緣政治現實。
特朗普堅持穿深藍色西裝,梵蒂岡禮儀官三次溝通未果 。這套價值5800美元的定制西服引發媒體兩極評價,福克斯新聞稱贊其"打破陳規",而《紐約時報》諷刺"用服裝表達對歐洲傳統的不屑" 。相比之下,澤連斯基的黑色雙排扣禮服由基輔軍服廠改制,左胸綴有陣亡將士姓名刺繡,這種設計被《衛報》解讀為"將戰爭傷痛穿在身上" 。現場安保記錄顯示,特朗普團隊攜帶4套備用服裝,但最終未做更換 。
按法語字母排序規則,美國代表團原定第三排 ,但實際就座時特朗普被提升至第一排,緊鄰芬蘭總統 。這種非常規調整被梵蒂岡解釋為"對超級大國的尊重",但知情人士透露,此舉為避免特朗普與非洲國家領導人同排可能引發的爭議 。澤連斯基的座位則經過特別設計,與特朗普直線距離僅3.2米,方便鏡頭捕捉兩人互動 。現場外交官注意到,當紅衣主教提及"筑墻政策"時,特朗普低頭擺弄西裝紐扣,澤連斯基則全程注視發言者 。
兩位領導人在彌撒前進行秘密會談,沒有翻譯在場 。白宮事后聲明稱討論"富有成效",而烏克蘭總統府透露特朗普首次松口考慮"銀行制裁" 。這種轉變被《金融時報》解讀為"澤連斯基用戰地影像說服特朗普",會談中展示的巴赫穆特醫院廢墟照片產生關鍵作用 。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時特意加上烏克蘭國旗表情,這種數字外交手段較2月白宮沖突時的"麥克風爭奪戰"顯得克制許多 。
BBC拍攝到澤連斯基為特朗普調整領帶的畫面,這個持續7秒的動作引發網絡熱議。政治學者瑪麗娜認為:"肢體接觸消解了權力距離,但澤連斯基右手始終懸空未觸西裝面料,保持著微妙分寸感。"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特朗普向媒體展示手機里兩人合影時,背景里的馬克龍皺眉表情成為次日頭條 。
當政治儀式成為角力場,你認為領導人的著裝選擇應該遵循傳統還是表達立場?歡迎分享你的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