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伯在退休后日子過得十分閑適,體重也上漲了不少,肚子看起來圓滾滾的。
年初的體檢中醫生告訴他體重超標了,要將體重及時控制在標準范圍內,否則會影響健康和壽命。
回去后老伴就開始給他制定了減肥計劃,他喜歡吃的紅燒肉、炸物通通給戒了,每天還必須運動。
這給他愁得不行,每天過得跟苦行僧似的,心里忿忿不平的!這體重怎么會跟壽命扯上關系呢?
一、壽命與體重的關系被發現,看你達標沒?
世衛組織提出的標準體重為BMI20~25之間,但歐洲的科學家發現,體重和死亡率之間的關系呈U型曲線。
60歲以下的人群BMI保持在18.5~24.9死亡率最低,而60歲以上的人群,BMI應該保持在25~29.9%之間死亡率才最低,比標準體重的人群要低了6%。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也指出,老年人適當“胖一些”,處于超重或輕度肥胖狀態下對健康更為有利。
研究人員收集了1950位年齡60~103歲在老年科住院的患者數據,根據受試者的通知將他們分成了5組,分別為BMI<20的低體重組、20~24.9的正常體重組、25~27.9的超重組、28~29.9的輕度肥胖組以及≥30的肥胖組。
通過分析發現,體重過低是導致老年人身體各項指標下降的重要影響因素,適當超重以及輕度肥胖的老年人身體功能狀態反而較好。
年齡≥60歲的老年人,理想的BMI范圍是20~26.9,這個體重的老年人營養狀況更加,在疾病來襲時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去與之抗衡,且日常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認知能力也較好;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理想的BMI范圍是22~26.9,這個體重可降低死亡以及功能受損風險。
從健康角度出發,老年人不能過瘦,否則無法耐受疾病帶來的身體消耗,死亡風險也會相應的增加。
二、過胖或太瘦都不好,還會增加癌癥發病風險
老年人體重過瘦過胖都對健康不利,過瘦則會讓身體處于低代謝水平下,容易導致貧血、記憶力下降、胃腸道功能紊亂、骨質疏松等一系列問題出現;過胖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肝膽疾病等發生,癌癥的發生風險也會增加。
國際癌癥研究組織發表的一項研究稱,超重或肥胖至少會增加乳腺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食管癌、肝癌、腎癌等13種癌癥的發生風險。尤其是年輕人肥胖,會顯著增加癌癥的發生風險。
北京同仁醫院的研究人員在《Med》上發表的研究指出,我國2007~2021年間“胖癌”的發病率在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長,在年輕人身上尤為明顯。該研究對我國1414萬人進行了分析,對比“胖癌”和“非胖癌”的發病率,結果發現48.47%的癌癥發生與肥胖相關,每年增加3.6%。
而在老一輩身上,似乎沒有發現相關性。研究人員對比了1962~1966年以及1997~2001年出生人群是相對發病率,發現后者的發病率指數增加到了25.07%。這也就意味著,00后診斷為“胖癌”的幾率是爸爸/爺爺輩的25倍。
三、想要保持健康體重,生活中注意2點
保持健康的體重對于健康非常重要,日常建議做好這兩件事。
一是要控制飲食,保持少食多餐的模式,可適當多吃優質蛋白。食物的攝入要盡可能多樣化,保持每日有12種食物、每周25種食物攝入,可適當多吃新鮮的蔬果、谷物以及豆類食物,注意動物性食物要換著吃,盡量以魚蝦雞肉等白肉為主,紅肉為輔。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下降,可將食物烹飪的稍微軟爛一些。
二是要減少久坐時間,盡可能保持規律的活動。老年人可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參與運動,運動前要充分熱身,結束后也要充分拉伸,每天拿出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即可,八段錦、散步、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運動選擇。
體重與壽命以及多種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所有年齡段的人都需要將體重保持在合理范圍內,如果你的體重不達標的話,一定要盡早做出改變哦!
參考資料:
[1]《“最佳體重值”出爐!60歲后把體重控制在這個范圍,長壽又抗病!》.健康時報2025-03-28
[2]《肥胖相關的癌癥發病率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研究發現:“胖癌”風險是父輩們的25倍!》.健康時報2024-08-27
[3]《標準變了!80歲后胖一點更長壽!家有老人的一定要看看》.健康時報2023-10-1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