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4月的西安,一場看似普通的招聘會上,西安石油大學大三學生謝家麗將簡歷遞向廣東省副省長王勝的“硬核自薦”,瞬間點燃輿論場。有人驚嘆于她的勇氣,有人感慨“年輕人真敢想”。
謝家麗的“勇敢一遞”,是當代青年突破求職慣性的生動寫照。當“投簡歷如撒網”成為常態,當“學歷焦慮”與“求職內卷”交織,她的行動打破了被動等待的桎梏。專業績點第一、英語六級已過的她,并非盲目冒險,而是以實力為底氣的主動出擊。正如她所說的:“機會來了,當然要爭取”。
這種“不等待被定義,主動定義機遇”的姿態,恰與“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創新精神形成共振。從《哪吒》的“逆天改命”到青年求職者的“破局突圍”,本質上都是對“被安排”命運的抗爭。
廣東“秒變HR”的副省長折射出城市引才邏輯的升級。面對“百萬英才匯南粵”的宏大敘事,廣東沒有止步于口號,而是以實際行動讓求職者感受到盛意拳拳、誠意濃濃。其中,西安站創新構建“產業勢能+文化動能+服務效能”三維引才體系,以硬核實力展現廣東“制造業當家”戰略,用人文溫度釋放南粵大地發展魅力。
當西部學子跨越山河奔赴廣東,映射的不僅是區域發展差異,更是“人才協同”的可能性。陜西的科教資源與廣東的產業轉化能力互補,青年的創新活力與城市的開放基因交融,這種“跨區域化學反應”正是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關鍵。
當然,青年的勇氣需要制度的托舉。個別網友質疑“作秀”的背后,恰反映出公眾對公平機制的關切。當“勇敢者紅利”與“制度性保障”形成閉環,方能真正實現“雙向奔赴”。
從長安古城到南海之濱,這場跨越時空的“自薦”,既是青年突破“求職內卷”的個體敘事,更是城市與人才共同成長的時代隱喻。當更多謝家麗以勇氣叩響機遇之門,當更多城市以開放擁抱追夢者,高質量發展之路就會越走越寬敞,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目標也能更好地落到實處。(文/李蓬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