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9,憑借著戈登最后的補籃,掘金客場絕殺快船從而將大比分扳成2:2。下一場兩支球隊將迎來天王山之戰。對于本場比賽有三點值得一提。
說明點一:第三節。憑借著約基奇單節16分4助攻,掘金打出35:17攻擊波。單節多贏18分就此建立巨大領先優勢——三節結束,85:65。不過第四節快船單節打出34:16,換言之沒有第三節的優勢,掘金早就輸了。
說明點二:絕殺。終場前0.2秒戈登沖搶到前場籃板然后完成扣籃助球隊絕殺對手。多說一句,如果沒有這個壓哨扣籃,約基奇36+21+8的豪華數據大概率會成為空砍。
說明點二:掘金替補得分。全場比賽掘金隊替補合計僅得到4分,這甚至還不如博格達諾維奇一人的7分多。
相對來說,第一、二點是偶然性遠大于必然性。尤其第二點,放眼NBA歷史都是比較罕見的。至于第三點從本季來看就是常態化。事實上,僅就替補進攻火力差這點,我認為掘金和湖人是極其相似的。
一、兩隊替補得分數據對比
1、常規賽掘金替補場均26.4分、湖人26.2分,前者聯盟倒數第4、后者倒數第2。
2、季后賽至今掘金替補場均13.0分、湖人15.0分,前者倒數第1、后者倒數第3。
從對比數據看,兩支球隊替補進攻火力不是一般的差而是持久的差。
二、兩隊替補球員構成
掘金方面主要為威少、沃特森、納吉、薩里奇、錢查爾等;湖人方面主要為芬尼·史密斯、文森特、古德溫、克內克特等。關于此,這里有個細節。
細節:受助功率。如上圖所示威少是兩隊替補球員中數值最低——53.4%。也就是說,兩隊近12名替補球員中幾乎都是以無球終結。換個角度看,不擅長或者不能通過持球終結。
缺乏自主進攻,帶來的就很依賴隊友的傳球。以克內克特為例。
對爵士得到賽季新高的37分比賽中16個運動戰進球有多達12個來自隊友的傳球。從這個角度看,替補球員在進攻端發揮的好壞需要有一個“持球大核”帶著打。通俗來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
三、替補火力不足給球隊帶來的影響
以掘金對快船的G4為例。
因為替補進攻火力不足,掘金5名首發球員的出場時間都不低于42分鐘。其中約基奇和布朗更是高達43分28秒——沒有加時,基本上意味著打滿全場。
湖人方面。
對森林狼的G3,東契奇出場近40分鐘(39分58秒),詹姆斯、里夫斯分別為41分09秒和41分04秒。
僅就東契奇來說,季后賽至今場均出場時間40.8分相比常規賽的35.1分鐘是大幅增加。事實上,這場均40.8分鐘出場時間是東契奇進入NBA以來在系列賽中的新高——此外為20-21獨行俠時期的場均40.1分鐘。
顯然,替補進攻火力不足,掘金和湖人方面都是狠用主力。
綜上三點,我們可以歸納為:
1、掘金和湖人替補進攻火力一直就很差;
2、兩隊替補球員缺點具備自主進攻的球員,導致缺乏穩定得分點;
3、當問題出現后兩隊主教練更多的只能狠用首發球員。
這三點可以說是遞進關系。
如果沒有第二點,或者說兩隊有克拉克森、庫明加、烏布雷這樣具備自主進攻能力的球員。帶來的球隊替補得分大概率不會是聯盟墊底的存在——常規賽,爵士隊替補場均41.0分、聯盟第5。
也正是基于沒有第一、二點的存在,也就不會有第三點的存在。這就猶如騎士隊。
相比常規賽,季后賽中米切爾的出場時間為何沒有明顯增加?
除騎士整體實力強悍外,和聯盟第8、場均39.7分的替補進攻火力也有很大關系。說白了,斯特魯斯、亨特、奧科羅等替補能一定程度分擔球隊的進攻壓力。從而為核心球員創造出更多的休息時間。
既然出現問題,該如何解決?
掘金方面,最理想的狀態是威少“冷靜”打球;湖人方面,我認為可以將里夫斯降為替補。
說明點:持球。不同于掘金,雷迪克即便將小里放到替補,湖人還有東契奇、詹姆斯兩個持球點。這是其一。其二,里夫斯兼具持球和串聯,無形中可以當“最佳第六人”使用——兼具個人終結和串聯隊友。
當然,里夫斯能否下替補,這還要看雷迪克的意愿。畢竟,很大程度看前者是球隊管理層“寶貝疙瘩”的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