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廣州歌舞劇院原創民族舞劇《英歌》在上海文化廣場連演兩場。當舞者們在高潮段落齊聲吶喊,不少觀眾熱淚盈眶。演出結束演員返場五次,掌聲經久不息。兩場演出上座率超九成,文創售罄,有觀眾看完直呼:“這就是文化自信!”
英歌舞作為潮汕地區獨具特色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融合了武術、戲劇等多種元素。伴著強烈的鑼鼓節奏,舞槌上下翻飛,以奔放的舞姿和激昂的音樂節奏展現了中華兒女的英勇與豪邁,被譽為“中華戰舞”,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舞劇《英歌》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舞臺藝術相結合,在保留英歌舞原始韻味的同時,賦予它新的時代氣息和審美價值。
舞劇《英歌》上海演出現場
《英歌》塑造了一個英雄的世界。總編導錢鑫說:“他們穿著鎧甲,戴著翎子,佩著靠旗,在家國危亡之際挺身而出。而當他們褪去臉譜、鎧甲后,都是一個個生活在我們身邊普通的人。”劇中兒子陳心遠的成長之旅,父親陳文耀的挺身而出,母親林巧兒的為愛堅守,都傳遞著一種信念:英雄不在云端而在人間。“雖然在網上看了很多返場的視頻,但現場看還是會被舞臺上迸發的生命力感動。”從常熟趕來的林女士說。
為讓上海觀眾了解和走近舞劇《英歌》,廣州歌舞劇院在演出前舉辦了主創主演見面會,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并通過紀錄片展映、創作分享、互動體驗等環節,讓觀眾看到傳統英歌舞的原始風貌與現代舞臺藝術的融合過程。一位在上海求學的廣東清遠籍學生說,參加完見面會,她特別想家:“希望能在上海看到更多從廣東來的劇目。”
演員與觀眾互動
“嶺南的勇與海派的慧,本就是一脈相承的中國筋骨。真正的家族傳承,從來不是固守某片土地,而是無論身在何處,都記得為什么挺身而出。”祖籍廣東中山,在上海長大的杜先生說。還有大灣區的觀眾“打飛的”來上海,自制物料給舞劇《英歌》“打call”。
舞劇《英歌》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廣州市文化發展集團出品,廣州歌舞劇院創排演出,自去年12月公演以來持續引發觀演熱潮,線上線下熱度不減。2025年初啟動全國巡演以來,《英歌》已走過東莞、佛山、深圳、珠海、泉州、福州、蘇州、杭州、武漢、寧波等十座城市。上海站演出結束后,《英歌》今年上半年還將去往平潭、中山、景德鎮、南昌、長沙、桂林等地。
原標題:《舞劇《英歌》返場五次,觀眾:這就是文化自信!》
欄目主編:施晨露 圖片來源:廣州歌舞劇院提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吳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