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智能汽車發展白皮書》發布現場。普華永道供圖)
本報記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報道
“我們首次嘗試以城市、地域為切入點去分析一個產業,但在這個過程中,肯定存在一些不足和信息不完整的地方。我們希望以這份報告為起點,可以將這項工作做得越來越好。”
日前,普華永道聯合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發布《2025上海智能汽車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普華永道中國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金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說道。
對于選擇地域視角開展產業研究的底層邏輯,金軍稱:“主要原因是這個產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我們這一代人非常幸運,能夠親眼見證這個行業的這么多不可預測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與全球的經濟格局和地緣政治的變化密切相關,這些變化重塑著汽車產業格局。”
金軍進一步告訴記者,全球汽車行業整體呈現溫和增長的態勢。“我們可以看到,2024年全球汽車銷量已經突破了9000萬輛,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單一市場。其次,智能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汽車的智能化不僅僅在中國蓬勃發展,它在全球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中國汽車產業已成長為國民經濟的關鍵支柱,尤其在產銷規模與出口量上穩居世界前列,傳統的汽車之城也被重新定義。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于實現從量變到質變,質變的關鍵就在于我們是否能夠在發展過程中把握住行業的本質。”金軍補充道。
為何將上海作為首個分析城市?金軍表示,這與上海的汽車行業格局有關。“從歷史上來看,上海長期在汽車制造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為全國汽車市場貢獻了很大的產能與銷量。”
2024上海新能源滲透率高達68%
全球汽車市場有何變化?白皮書稱,全球汽車市場正在經歷深刻變革時期,技術的顛覆、氣候變化、地緣政治格局重塑和其他快速衍變的全球趨勢都將持續對汽車產業的運行方式和未來發展帶來深遠影響。2024年全球汽車市場銷量突破9000萬輛,保持了溫和增長的態勢。
白皮書顯示,受益于全球經濟的回暖、消費者需求的持續釋放及電動智能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全球汽車市場已經逐步恢復至2019年的歷史高位。全球汽車行業的電動化、智能化趨勢顯著,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超過1700萬輛,新能源滲透率約20%。L2級自動駕駛逐漸成為主流,各車企紛紛推出自動輔助導航駕駛系統和操作系統,不斷突破技術瓶頸,以更加先進的、細致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功能與體驗,重新定義新時代的智能汽車。
作為全球智能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高地,中國汽車行業近些年更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產銷量突破3100萬輛,中國本土品牌崛起和新能源汽車是主要增長極。2024年中國汽車產業總值10.65萬億元,成為了國民第一大經濟支柱產業。
中國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包括:電動化進程不斷推進、智能化引領產業升級、網聯化技術加速普及、產業供應鏈創新突破、商業模式多角度探索、產業鏈廣度和深度不斷延伸。
上海在我國的汽車產業版圖中始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2024年,上海汽車產量180.8萬輛,占全國總產量的6%,汽車產量名列前茅。上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領先,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攀升至122.5萬輛,新能源滲透率高達68%,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上海的汽車產業格局有哪些特點?白皮書顯示,上海目前已經搭建起“4+N”汽車工業服務集群的產業格局,即“4個智能制造集群”和“N個工業服務集群”,涵蓋生產制造、研發創新、區域輻射、國際交流、文化生活和產業投資等領域,不斷延展汽車價值鏈與生態圈,推動汽車產業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形成“人、產、城”三位一體的協同發展模式。
上述4個汽車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包括以嘉定、金橋為代表的傳統汽車產業制造集群和以臨港、金山為代表的新興汽車產業制造集群。“這四大汽車智能制造產業集群依托強大的產業關聯效應,不僅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蓬勃發展,還推動了以汽車科技創新工業服務業的集聚,并向智能制造領域延伸,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格局。此外,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強勁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上海逐步培育了多個特色鮮明的汽車工業服務產業集群,實現了先進制造與現代工業服務業在汽車領域的深度融合。”白皮書指出。
金軍稱:“在科技呈指數級發展的當下,汽車產業始終是上海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依托上海‘4+N’汽車產業格局,上海汽車產業形成了以產業集群化發展為根基、以人才聚集和科技創新為驅動、以區域輻射和全球多元化發展為助推、以文化傳承和資本賦能為支撐的產業發展特征,在高質量高水平建設世界汽車之都的同時,推動行業進一步的變革與發展。”
汽車產業不再局限于單純制造
“4+N”的產業格局為上海汽車發展提供強大賦能,白皮書指出,上海汽車產業集群已形成整車企業、零部件供應商、科技公司和服務商協同發展的高效生態,構建起涵蓋研發設計、智能制造、品牌營銷、售后服務和文化交流的完整產業鏈體系,顯著提升了產業整體競爭力。“依托上海的區位優勢和強大的輻射帶動效應,吸引了國內頂尖高校以及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入駐,為產業技術創新提供了持續動力;同時,憑借國際貨運樞紐的交通物流優勢,成功吸引了全球汽車產業鏈優質資源在此布局,大幅提升了上海汽車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汽車產業金融服務專委會秘書長沈頤辰告訴記者,當下,智能駕駛與智慧交通正推動出行方式發生變革,汽車產業不再局限于單純制造,而是朝著更廣闊領域邁進。“在此過程中,作為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性樞紐型組織,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憑借自身優勢資源,構筑平臺、匯聚資源,在產業生態建設里持續發揮關鍵作用。”
對于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所發揮的關鍵作用,沈頤辰稱,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積極助推適配汽車產業供應鏈的金融體系發展,深度融入ESG理念,優化資金配置與風險管理,驅動汽車產業綠色制造、社會責任履行及公司治理完善,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協同提升。
沈頤辰還表示,圍繞汽車與智慧出行助推多元化、結構化生態體系建設,憑借資源整合優勢,協同貫通從研發創新、生產制造到場景應用的全鏈條,推動產業上下游、產學研用多方協作,促進技術成果轉化與生態融合發展,助力打造覆蓋智能網聯、共享出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完整產業生態圈。同時,整合各方力量,搭建交流平臺促進產業協同創新,并參與標準制定,規范市場秩序。“這些優勢持續賦能產業生態,助力突破發展瓶頸。助力上海智能汽車產業邁向‘全球汽車之都’,引領行業潮流,推動智慧交通產業邁向新高度。”
談及上海汽車服務業的特征及未來發展趨勢,金軍表示,當前汽車行業正處于轉型關鍵期,傳統車企與新能源車企并存。上海市推廣新能源汽車成績斐然,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迅速。“這也意味著,未來汽車服務業需求將更加廣泛多元。上海在服務類型的兼顧度和包容性上優勢明顯,無論是傳統燃油車服務,還是新能源汽車的新服務,車企都能有效滿足。”
記者注意到,對于上海汽車行業的發展,白皮書指出:“未來,秉持‘立足上海、面向全球’的發展理念,上海市將積極從汽車制造業向工業服務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可持續發展汽車生態體系,促進中國汽車產業與全球市場的深度對接,探索最新智慧交通趨勢下的多元化工業服務新業態,推動‘中國智造’走向世界,加速崛起成為引領未來的‘全球汽車之都’,為全球汽車產業從傳統制造業向創新工業服務業轉型提供‘上海樣本’。”
(編輯:石英婧 審核:童海華 校對:顏京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