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鄂西北秦巴山區腹地房縣,烈日炙烤著大地。煙農蹲在田埂上扒開土層,10厘米深的地表干得發白,僅下層土壤稍顯濕潤。
作為湖北省版圖第二大縣,房縣地處大巴山東段北麓,82.3%的區域為山地,境內河流分布不均。2025年開春以來,全縣遭遇2000年以來最嚴重旱情,多次降雨均為零星小雨,4月累計有效降雨僅20毫米,部分河流水量銳減,山間溪澗接近斷流,煙田墑情嚴重不足,低海拔煙田約40%煙區因干旱尚未覆膜,煙葉移栽進度顯著滯后。
作為“黃鶴樓”品牌核心原料基地單元,房縣高油煙葉更是進入黃鶴樓高端成品原料配方。這片土地不僅承載著煙農的生計,更肩負著保障湖北中煙高端卷煙原料供應的重任。
政企聯動:千鈞重擔扛在肩
“近期仍無有效降雨預報。”十堰市煙草公司負責人在田間調研時表示,隨即部署抗旱行動:“調動一切可用水源,全力保障煙田灌溉。”
針對房縣山地廣布、水源分散的地理特點,當地迅速構建多級抗旱體系:向上協調地方政府調度灑水車、消防車支援,從山下拉水補充灌溉;向內整合資金采購抗旱設備,并引導煙農自發籌備小型灌溉工具;組織黨員干部和技術人員分片包干,深入煙田一線指導抗旱。湖北中煙作為“黃鶴樓”品牌的共建方,不僅在房縣設立大九湖、野人谷兩大基地單元,更派出技術團隊駐點,將“中高油”技術體系融入抗旱實踐,通過減氮密植、水肥耦合等技術提升煙葉品質。
(圖為消防車支援煙葉移栽)
技術護航:因地制宜破難題
面對粘重土壤墑情不足的困境,房縣煙草局(營銷部)調整移栽技術方案將“中高油”技術示范區建設與抗旱措施深度融合,因地制宜開展井窖式移栽,推廣“育壯苗”、“深移栽”、“澆足水”、“勤補苗”等適應性技術,將煙苗根部埋深至10厘米,確保根系直達濕潤土層,避免干旱導致煙苗生根困難。配合微生態醞油、有機肥增油等技術,既緩解干旱對煙苗的脅迫,又提升煙葉內在品質。
葉家河創新“隔日移栽法”:頭天澆水潤地,次日打窖移栽,避免井窖壁硬化。“以前8人一天栽8畝,現在只能栽5畝,但成活率能提兩成。”煙農擦著汗笑,房縣局配套的儲水罐整齊排列,“要是再旱半個月,全靠它們救急。
(圖為配套儲水罐)
一線直擊:干群齊心戰旱魃
在偏遠煙區,抗旱工作充滿挑戰:運載水罐的車輛在蜿蜒山路上往返奔波,煙農肩挑背扛轉運水源,技術員頂著烈日逐塊田壟指導,確保每一株煙苗在定植時獲得充足水分。盡管干旱導致作業難度增加,但田間地頭處處可見干群協作的身影,澆水、移栽、查苗等工序有條不紊推進。
(圖為煙農定株澆水)
信心如炬:旱魃面前不退卻
“穩住信心,保栽保活。”房縣局負責人在抗旱現場強調,“各級支持力量正在集結,只要把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就有底氣應對旱情。”
截至4月下旬,房縣煙田移栽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盡管旱情帶來諸多挑戰,但政企協同的抗旱行動已初見成效:深栽的煙苗扎根土層,補苗工作及時跟進,各項保苗措施有序落地。煙農們深知,在這場與罕見的旱情較量中,團結一心、科學應對,只要人不松勁,地就不會減產,咱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抗旱保收戰。(圖片為房縣煙草專賣局 李東徽 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