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內容均基于可靠信息來源,具體出處見文章末尾
4月22日,位于印控克什米爾的帕哈爾加姆鎮突然發生一起慘烈槍擊事件,導致26名平民遇難。這起意外襲擊讓南亞兩大擁核國家再次陷入緊張對峙局面。
槍擊事件后當地加強警戒
印度很快將責任歸咎于巴基斯坦,指責對方“暗中支持恐怖活動”,戰爭陰云迅速籠罩,全球目光聚焦中國可能的態度變化。
印度總理莫迪
眾所周知,中巴友誼源遠流長,因此網絡上有人猜測:“如果印度率先對巴基斯坦發動攻擊,中國是否會向印度宣戰?”
論壇截圖
那么,中國到底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是堅定站在“巴鐵”一邊,還是保持冷靜克制?
中巴友好
沖突加劇
槍擊事件之后,印度采取了一系列強硬行動:暫停發放巴基斯坦簽證、驅逐外交官并切斷印度河下游水源供應。對此,巴基斯坦強硬回應,稱斷水行為屬于“戰爭挑釁”,并揚言采取同等報復措施。
巴基斯坦海德拉巴,庫特里水壩附近的印度河干涸,水位下降,顯示出未來缺水的高風險
4月24日,雙方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附近爆發交火,局勢進一步惡化。據印度《經濟時報》援引政府消息,印度河灌溉了巴基斯坦75%的農田,此次斷水直接威脅到巴基斯坦農業命脈。
圖源網絡
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警告說:“兩個擁核國家之間的全面戰爭將是一場災難。”國際危機組織發布報告指出,印巴邊境部署的戰術核武器可能導致數百萬人傷亡。
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
面對巴基斯坦的困境,中國的立場備受關注。中巴友誼始于1951年建交,歷經72年風雨考驗。1962年,巴基斯坦頂住美國壓力,在聯合國全力支持中國恢復合法席位。
中巴友誼
上世紀90年代,巴基斯坦牽頭伊斯蘭國家集體反對西方反華提案。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后,中國第一時間向巴基斯坦提供4500萬劑疫苗,并派出醫療隊協助抗疫。
中巴友誼
中國外交部多次重申,中巴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表示:“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始終是巴基斯坦值得信賴的朋友。”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
軍事合作方面,中巴近年來聯合舉行“雄鷹”空軍演習,共同開發“梟龍”戰機,并在瓜達爾港推進“一帶一路”關鍵項目。
瓜達爾港
那么,如果印度率先對巴基斯坦發動攻擊,中國是否真的會向印度宣戰呢?
國際輿論分歧
有印度網民發表觀點稱:“即便中國參戰,也會消耗大量財力,這是中國不愿看到的結果。但中國可能會間接支持巴基斯坦,從而削弱印度實力。”
網友評價
該網友還補充道:“印度經濟發展迅猛,未來可能對中國構成巨大威脅,因此中國顯然希望看到印度經濟衰退。”
網友評價
這種說法未免有些過于偏激。中國向來秉持和平共處原則,從不主動挑起任何爭端,其武器裝備也大多以防御為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新興大國,中印之間雖然存在長期邊界爭議,但近年來雙方展現出務實態度。2024年排燈節期間,中印士兵在邊境互贈糖果,傳遞出“融冰”信號。
中印士兵在邊境互贈糖果
同年10月,兩國達成邊境脫離接觸協議,外交部表示“最尖銳階段已經過去”。盡管印度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存有疑慮,甚至渲染“中國潛艇威脅”,但兩國經貿往來仍在穩步增長。
中印經貿
更重要的是,中國深知與印度直接對抗將嚴重損害自身發展環境,尤其是“一帶一路”在南亞地區的推進。因此,中國更傾向于通過外交談判而非武力手段解決分歧。
圖源網絡
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持更多體現在政治聲援和經濟合作層面,而非無條件的軍事庇護。同時,中國在印巴問題上的官方立場一貫明確:反對任何一方升級沖突,主張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支持通過對話管控局勢。
中巴友誼
結語
無論“巴鐵”情誼多么深厚,都必須遵循大國生存邏輯。中國的選擇既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堅守,也是對現實主義外交策略的精準把握:在道義上給予適當支持,但絕不越界進行軍事介入。
圖源網絡
若印巴爆發全面戰爭,不會有贏家,只會兩敗俱傷。當印度切斷水源,巴基斯坦準備按下核按鈕時,真正值得思考的不是“中國會不會參戰”,而是“人類為何總是重復自我毀滅的愚蠢行為”。
信源:光明網2025年04月25日——巴基斯坦:若印度切斷河流水源,將被視為戰爭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