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連任格力董事長后,言行越發激進。
不僅頻繁拉踩小米,還拋出“海歸間諜論”,引發廣泛爭議。
雖然靠著“超百分百支持率”連任,證明董明珠的領導能力得到了一致認可。
但是已經71歲的董明珠,宣揚“間諜論”到底是心思縝密,還是過分保守?
4月22日,格力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已經71歲高齡的董明珠依舊風采不減。
向來心直口快的她,完全沒有意識到什么叫“禍從口出”。
自從當年的“10億賭局”以來,董明珠似乎就和小米杠上了。
看著小米又是手機、又是空調、甚至還造了車,董明珠分外眼紅啊。
如今小米現在的口碑越來越好,董明珠也是直接把矛頭又對準了小米。
為了體現格力的“優越性”,董明珠直接翻起了“舊賬”。
前段時間小米汽車出事故的事情也被她拿出來講。
“小米汽車著火的事都知道吧,我們格力電車跑了十幾年都沒出過火災。”
“這就是技術,這就是實力!”
這話一出,不光是小米粉絲,網友們也跟著笑出了聲。
董明珠說自家車不著火,其實是玩起了“偷換概念”。
她口中的北京大一路公交車雖然不著火,但是只能在固定路線跑短途。
充一次電只夠跑150公里,這續航快趕上“老頭樂三輪車”了。
可以說她家的電動車,除了不著火,其他沒有任何優點。
而且格力電車的銷量也是非常的“綠色”。
董明珠當初想要130億收購銀隆搞什么“格力鈦”,被股東狠狠拒絕了。
但是心不死的她還拉上了王健林、劉強東投資。
在銀隆爆雷之后,這爛攤子全丟給董明珠了,格力鈦在她手里徹底成累贅了。
從2017年到2022年,格力鈦的銷量逐年降低,債臺高筑。
董明珠為了“掩耳盜鈴”,甚至后面就不公布銷量了。
到2024年,“不著火”的格力鈦負債247億多,凈虧損將近20億。
不光車不會著火,市場看起來也沒“火”。
喜歡“只說優點”是每一個企業家增加自信心的做法,董明珠自然是非常熟練。
然而其他人才不管你是不是只有優點,缺點自然是大家關注的一環。
而董明珠的缺點,就在用人思維上。
當年董明珠挑選秘書,無數人都來競選這個崗位。
而董明珠“萬花叢中獨愛那一點綠”,從一堆人才里挑中了孟羽童。
她堅信,孟羽童就是她的下一個接班人,甚至不惜給予特殊照顧。
在規定員工上班統一著裝的格力,唯獨孟羽童能夠擁有“換衣特權”。
為了培養這位得力干將,董明珠還讓她去各個部門實習,可以說傾盡所有。
但是結果呢?孟羽童連一份簡單的文案都無法完成。
不僅如此,她在最后還借著格力當跳板去當網紅去了,看著自己最重視的人給自己“一腳踹了”還無能為力。
在孟羽童事件之前,樂嘉就對董明珠發出過靈魂拷問:
“如果你的觀點是錯的呢?”
在他的緊緊追問下,董明珠也是爆出了經典言論:
“我從不犯錯,我要對員工和股東負責。”
說這句話的時候,她自認為自己在未來不可能犯錯。
然而她又怎能想得到,這句話在日后會變成回旋鏢扎到她身上。
時代在快速發展,格力也面臨新的挑戰。
董明珠雖連任董事長,但 71 歲的她,其思維和決策方式能否適應新時代需求,值得探討。
比如她提出的“海歸間諜論”,就反映出在理念上可能存在與時代脫節的問題。
她或許覺得自己仍然能夠領導格力再一次偉大,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格力絕不用一個海歸派,我分辨不出來誰是間諜。”
前面還好好的,靠著“打破年齡資歷限制和重視創新”的口號還收獲了不少口碑。
現在來了個驚天大反轉,董明珠這一行為讓人著實摸不著頭腦。
“不用海歸派”這句話初品好像有點道理,再品就發現完全是在胡扯。
董明珠以支持國產為名,將所有海歸一概視作“潛在間諜”,這種簡單粗暴的歸類方式缺乏事實依據。
要知道,錢學森、鄧稼先等科研傳奇都是海歸,難道他們是間諜嗎?
多少出國留學的學子都是抱著學了技術回來報效祖國的想法離開了家鄉。
在國外人生地不熟的鉆研學術,想著有朝一日回國發光發熱。
結果還沒回國呢,讓董明珠一句話給判成了“間諜”,可想心有多涼。
本想靠著“愛國”打一手情懷牌,沒想到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
這番“間諜”言論不光點燃了網友,還點著了“央媒”。
先是新京報“一噴為快”,直接挑明了董奶奶思想落后。
直言董明珠這是刻板印象,還是沒有根據的“一派胡言”。
不僅觀點非常片面,甚至還容易挑起對立,對國內外的學子都是極大的冒犯。
她那套“海歸間諜論”就像極了時代的眼淚。
董明珠就算再怎么接納新事物,她老一派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在多元發展的當下,它無疑是打著“國產”的旗號拒絕了產品的多元化。
而這種給人“貼標簽”的行為,更是讓人很難信服她的領導能力。
就像最近京東開炮某外賣平臺一樣。
雖然京東“公開奉勸”某平臺確實是站在為民眾考慮的角度。
但是這種直接給別人下定論的說法間接地也會導致群眾產生更深的誤解。
看似兩件事八竿子打不著,但是實際上都是一種形式。
董明珠和京東都把行業競爭上升到了“道德批判”。
作為一個有知名度的企業家,董明珠似乎不該犯這種“低級錯誤”。
畢竟企業家不僅僅是要做生意,更要傳遞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這種“踩一捧一”的說法,無疑是把格力推進了火坑。
企業要想長遠發展,不僅需要在產品和技術上創新,更需要在理念和價值觀上與時俱進。
希望董明珠及其他企業家能夠從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訓,以更開放、包容的心態引領企業走向未來,為社會傳遞積極正向的價值觀,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部分參考資料:
上觀新聞|董明珠“間諜論”VS外賣“五宗罪”:貼標簽大戰為何令人不安?|視頻評論
新京報|“絕不用海歸派”,董明珠“間諜言論”背離常識 | 新京報快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