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胡玲玲 李苗
在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之際,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首次“出京”,將聚光燈投射在青島的西海岸上。
選址之變,絕非簡單的地理位移。近年來,山東在全國影視版圖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青島東方影都用硬核科技打造“未來片場”,《流浪地球3》就在這里開機;樂陵影視城以“影視拍攝+文化旅游”為主線,力圖建設北方影視文旅新地標;以“山影”為領頭羊的魯劇,已經走出一條精品化路線。
當大銀幕遇見齊魯大地,小熒屏連接山海之城,影視產業如何為山東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爆料電話:0531-85193656;郵箱:405617016@qq.com)
位于青島的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外景
這些佳作“made in 山東”
《闖關東》《父母愛情》《瑯琊榜》百看不厭,《封神》《獨行月球》《流浪地球》票房與口碑表現不俗……從山東“出發”的影視作品,常常能帶給人驚喜。
青島各大影視基地的崛起,助力“山東制造”的大片走向世界。從2016年第一部電影《長城》上映以來,在青島影視基地拍攝的電影總票房累計將近400億元。
綜合電影產出、影響力因素和工業化突破等多重角度來看,青島已成長為中國電影產業的重要一極:誕生出《流浪地球》系列、《封神》系列、《刺殺小說家》系列、《獨行月球》《萬里歸途》等數十部知名影片,吸引了郭帆、烏爾善、路陽、文牧野等導演持續合作。
這份強勁的產業勢能延續到了2025 年“春節檔”,在上映的6部影片中,有3部在山東取景拍攝,《封神2:戰火西岐》《蛟龍行動》是“青島制造”,《唐探1900》則拍攝于德州樂陵影視城。
216天,228棟單體建筑,6000余人,6大部門交叉工作……大到舊金山標志性的有軌電車,小到每一件日用品,在樂陵影視城與《唐探1900》劇組的協作下,全都按照1900年的樣式材質進行1:1還原。
其實,樂陵長期深受影視劇組的青睞,先后有包括《國色芳華》等在內的10多部影片在當地取景拍攝。而現在,這座魯北小城逐漸從幕后走到臺前。
據悉,樂陵影視城一期、二期項目涵蓋盛世唐城建筑單體189個,1900年舊金山唐人街、歐洲街等建筑單體199個,3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兩個拍攝影棚。
伴隨 “跟著電影去旅游” 的消費趨勢日益火熱,樂陵影視城的三期規劃也于不久前啟動,“北方影視名城”的名號越叫越響,更多游客開始專門考慮延長在樂陵旅游的停留時間。
解碼背后的“影視基因”
山東發展影視產業的底氣從何而來?
不難看出,根基在于齊魯大地有豐厚的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能夠為影視創作提供靈感寶庫。
作為國產劇集里的一塊金字招牌“魯劇”,從83版《武松》《水滸》到《北平無戰事》《父母愛情》,再到《瑯琊榜》《警察榮譽》《我本是高山》,以“山影”為領頭羊的山東影視劇走出了一條精品化路線。
有業內人士評價說,魯劇擅長以小人物切入,將生活里的小事戲劇化地呈現在觀眾眼前,感染力強卻又不失生活的質感。魯劇有山、有海,有都市的味道,有扎根泥土的鄉村氣息,不斷孕育著向上的力量。
山東擁山攬海、山水奇勝,自然景觀堪稱一絕,能夠吸引眾多電影、影視劇及廣告雜志前來取景。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熱映的《抓娃娃》《送你一朵小紅花》等電影取景于青島的大街小巷,而淄博周村古商城(《大染坊》)、煙臺文成城堡(《夏洛特煩惱》)、濰坊高密紅高粱影視城(《紅高粱》)等景區同樣見證了無數影視名場面的誕生。
底氣離不開實打實的政策扶持,山東出臺了一系列“組合拳”從投資環境、產業鏈條、人才培養等方面為影視產業保駕護航。
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影視產業發展,將其作為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予以重點扶持,實施“齊魯文藝高峰計劃”等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影視創作精品不斷涌現。
2025年1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廣電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將實施視聽產業集聚、科技賦能、內容提質、應用推廣、版權交易、人才培育六大工程。
市級層面,濟南市政府印發《關于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煙臺市出臺《支持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市級財政每年安排1500萬元影視產業專項扶持資金,同時對在煙臺報備拍攝推介煙臺元素的影視作品,在拍攝期間發生的食宿及車輛租賃費用,給予30%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補貼。
青島市市北區發布的《市北區扶持網絡微短劇政策條款》,對在市北區網絡微短劇類新媒體企業就業,并在市北落戶且符合條件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生,發放不超過36個月的住房補貼。
有了好政策,想要推動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還離不開細致的服務。
據悉,青島西海岸新區影視產業發展中心構建的“一標雙零”服務體系,已吸引眾多配套企業入駐集成服務商平臺,實現從劇本備案到場景協調的多項服務“一站式”辦結,而且針對影視行業特有屬性,為企業和劇組設立服務專員,開發搭建了影視產業政策申報平臺,實現政策兌現零跑腿等。
“攝影棚還是那些攝影棚,但很多基建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管理也不一樣,服務特別人性化,現在對我們劇組的照顧更到位。”4月15日,電影《流浪地球3》在東方影都開機,影片主演吳京如是說。
大銀幕小熒屏,如何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有分析人士指出,影視行業作為文化傳播與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時代的聚光燈下,相關產業鏈早已突破傳統邊界,深度融入科技變革的浪潮,與文旅、金融等領域相互交織、創新發展,成為塑造文化名片、推動區域經濟升級的重要引擎。
當大銀幕遇見齊魯大地,小熒屏連接山海之城,影視產業如何為山東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重新審視影視作品自誕生之初,便兼具的文化與經濟雙重屬性。這意味著,影視產業可以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與競爭力,也是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助推器”。
一方面,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可以回溯歷史,觀照現實,展望未來,這種跨越時空的表達力,能使其成為文化傳播的絕佳載體。
另一方面,影視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藝術,影視產業不僅是地方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可以實現產業鏈的延伸,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近些年,山東積極發揮“影視+”作用,推動影視基地發展,推出沉浸式項目“片場之旅”。通過開展“跟著微短劇游齊魯”“跟著紀錄片去旅行”等活動,把影視“流量”轉化成文旅“留量”,帶動文旅消費。
《國色芳華》《唐探1900》在樂陵影視城拍攝,春節前后帶動當地游客增長42%;《迎風的青春》《法醫秦明之天譴者》在東營拍攝近1年,劇組直接消費和粉絲間接消費超5億元;電視劇《南來北往》熱播后,取景地濰坊坊茨小鎮火爆出圈,帶動旅游收入超1.2億元……
青島作為山東影視產業的重要基地,更是以“影視”為支點,推動了一批影視產業載體的落地與發展。建成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北方微短劇影視基地、國際VR產業園、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產教融合青島基地、清華青島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等影視相關項目。
截至目前,青島影視基地核心區累計引進企業1129家,累計接待服務劇組500余個,備案項目近500個。如今,當地形成了“以東方影都為龍頭,東有靈山灣,西有藏馬山,輻射帶動青島全域”的產業發展格局,能滿足電影從拍攝到后期制作的全鏈條工業化生產流程。
展望未來,隨著產業生態日趨完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期待影視產業不斷為山東塑造文化標識、激發經濟活力,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