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隨著1600噸級大型浮吊“盈尚1號”巨臂輕舒,市域鐵路象山港跨海大橋主橋段首片鋼箱梁穩穩嵌入預定位置,這是自2024年11月大橋引橋段首榀預制箱梁成功架設后的又一關鍵節點,標志著大橋主橋段鋼箱梁架設全面啟動,為后續主橋合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市域鐵路象山港跨海大橋全長8.26公里,主橋段長1.376公里,由95個節段組成,此次架設的鋼箱梁為位于68號主墩,長11米,重194噸,相當于30多頭成年非洲象的重量。
面對復雜的海域環境,為滿足跨海大橋抗風抗震的高標準線形要求,寧波軌道交通創新采用“運輸船定位+浮吊吊裝+千斤頂拖拉+三向液壓微調”的集成工藝,并融入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和智能傳感技術,將鋼梁對接精度牢牢控制在毫米級。“在海上‘搭積木’比陸地上難十倍!”業主代表許瀟凱介紹,“一點輕微的浪花,到船上就能感受到不小的振幅。我們借助‘北斗定位+智能防抖’技術,成功將近200噸重的鋼梁像穿針般精準對接,焊縫誤差不到一根頭發絲粗(3毫米)。”
上午10點,主橋首片鋼箱梁已經吊裝到位,接下來通過幾個小時的拖拉,這片箱梁將緩慢滑移穩穩嵌入預定位置。接下來,主橋段鋼箱梁架設的作業面將全面打開,為后續主橋合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架設“海上天路”伴隨著復雜的施工環境,由于大橋主墩緊鄰象山港主航道,日均過往船舶超200艘次,項目施工跨度長、施工護航頻次高。為確保項目建設安全順利進行,寧波軌道交通聯合寧波海事部門針對施工實際情況,量身定制“智慧+”水上施工安全保障模式。
“我們積極運用智慧海事、CCTV等數字化平臺強化與現場執法船艇、警戒船艇間的協調聯動,通過現場警戒與遠程盯防相結合的方式及時驅離無關船舶,排除礙航風險,實現了‘智慧+’現場監管保障。”寧波寧海海事處象山港海巡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薛棟梁介紹。
據介紹,市域鐵路象山線連接寧波城區與象山縣,工程自4、7號線換乘站小洋江站引出,經云龍、橫溪、塘溪、咸祥后跨越象山港,后經賢庠、大徐進入象山縣城設置丹城站、濱海大道站后至線路終點大目灣站,全線長約61.45公里,共設10座車站。目前,全線車站已全面實現主體結構封頂,盾構區間全部貫通,17座山嶺隧道貫通,高架橋梁完成約82%。
閱讀更多:
來源:象山縣傳媒中心
作者:勵爭臻 賀梓釗 朱磊 甬軌君
一審:陳雨露
二審:方子龍
三審:趙菊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