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詩意浸潤童年
——南寧市衡陽路小學“雙減”之下詩詞育人的創新實踐
在“雙減”政策深入推進的教育變革浪潮中,南寧市衡陽路小學以傳承與創新古詩詞文化為突破口,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素質教育之路。深耕傳統文化教育20載的該校,巧妙將詩詞文化融入日常教學與校園生活,既減輕了學生學業負擔,又激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開辟出全新路徑。
詩詞創作:激發學生的詩意表達
“雙減”政策實施后,南寧市衡陽路小學積極探索更具思維性與創造性的學習方式,推動學生從詩詞閱讀走向詩詞創作。學校依托深厚的國學底蘊,組織師生向詩詞領域專家請教,并借助網絡資源,系統學習詩詞創作與對聯文化知識。師生們深入探究詩詞藝術特色,鉆研創作技巧,掌握平仄對仗等基礎知識,為詩詞創作實踐奠定了堅實的興趣基礎。
2025年4月,衡陽路小學開展“第30屆世界讀書日”主題晨會,學生上臺展示誦讀《月是故鄉明》。學校供圖
作為堅持20年讀經典誦經典的特色學校,衡陽路小學敏銳抓住 “雙減”后學生自主時間增多的契機,將課文詩創作融入日常教學。通過誦讀、書寫、講解、吟誦、創作、展示等多元教學手段,學校將詩詞的平仄、對仗、立意等知識全方位滲透到教學中。以五年級課文《火燒云》為例,學生莫博深創作出“千里云霞紅似火,天空鏡映彩顏開”,生動描繪出火燒云的絢麗景象;譚菀喬則寫出“天上西東著大火,村莊美景鍍層金”,從獨特視角展現了火燒云下的鄉村景致。這些作品展現了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也體現了他們在詩詞創作方面的潛力。
基于學生成長規律和興趣差異,學校構建起多元創作體系。低年級通過自然觀察、校園生活體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和語言組織能力;中年級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感悟進行創作;高年級則鼓勵學生緊扣節日文化與社會熱點抒發情懷。從課文詩到整本書閱讀感悟詩、節日文化詩,學校不斷拓展創作類型,并通過舉辦詩詞創作比賽、朗誦會,將優秀作品結集出版,讓詩詞創作在校園里蔚然成風。
詩詞競賽:搭建以賽促學平臺
詩詞大賽是衡陽路小學培養學生詩詞素養的重要平臺。為實現全員參與,學校采取分年級組織初賽的方式,低年級通過詩詞接龍、趣味背誦等形式調動積極性,高年級則采用筆試與詩詞鑒賞考核選拔選手。這種層層選拔的機制,既營造了濃厚的備賽氛圍,又為校級大賽輸送了優秀人才。
學校精心設計的詩詞大賽賽制,設置了必答題、搶答題、飛花令等多個環節。必答題考查學生的詩詞基礎知識,搶答題鍛煉學生的反應速度和心理素質,飛花令則對學生的詩詞儲備量和臨場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這些環節的設置,詩詞大賽不僅檢驗了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更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
學生在西鄉塘區詩詞比賽中的精彩表現。學校供圖
教育成果:見證學生全面成長
長期的詩詞創作與競賽活動,讓學生在文學素養和綜合能力方面實現了顯著提升。在文學素養上,學生從對詩詞的懵懂認知,成長為能夠熟練吟誦經典、精準解析詩詞內涵、掌握詩律知識的小詩人。他們的語言表達更加凝練優美,審美鑒賞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能夠深刻體會詩詞中的意境之美。
在綜合能力發展方面,詩詞活動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曾經在課堂上羞澀的學生,如今能夠在詩詞賽場和朗誦舞臺上自信表達;在詩詞大賽備戰過程中,學生們分工協作,班級凝聚力顯著增強;飛花令和創作過程中的限時思考、靈感捕捉,更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愈發敏捷靈活。
經驗與展望:探索教育新可能
回顧實踐歷程,南寧市衡陽路小學總結出寶貴的教育經驗:精準貼合學生需求,通過分層創作、多元賽事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深度融合多元教學手段,構建全方位詩詞學習生態;加強家校社協同合作,營造濃厚的詩詞文化氛圍。
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詩詞教育。一方面,引入科技創新、綠色環保等時代元素,拓寬詩詞創作主題;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術搭建線上學習社區和創作分享平臺,打破時空限制。通過這些舉措,南寧市衡陽路小學將持續探索傳統文化教育的創新路徑,培育更多胸懷詩意、德才兼備的新時代少年,讓詩詞文化在“雙減”背景下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陳玲 鹿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