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旭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從去年10月到現在還沒有真正下過一場雨。”在廣西玉林市陸川縣經營一家綠植花盆批發基地的李先生告訴界面新聞,目前栽種的果苗因缺乏灌溉用水難以破土出苗,自己的生意也因此陷入了停滯狀態。
李先生所經營的基地共有5畝,在當地直銷發財樹、金錢樹、茶花、富貴竹等各類花草樹木。“生意都不好做啊”,李先生坦言,以往沒經歷過像今年這般大旱的景象。
自2025年4月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干旱程度達特旱級別,多地持續輕度至中度水文干旱。據廣西氣象部門統計,2024年11月以來,廣西平均降雨量只有11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三至七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氣象干旱呈反復發展態勢。
此前4月17日監測顯示,廣西氣象干旱面積已達97.5%,其中特旱面積為68.7%。旱情對人畜飲水、農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森林火險等級高,部分縣的城鎮供水有一定風險。
另據央視新聞報道,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應急管理廳了解到,截至4月21日9時統計,南寧、柳州、桂林、梧州、防城港、欽州、貴港、賀州、河池、來賓、崇左等11市52個縣(區)出現 干旱災害,累計造成廣西40.5萬人受災,因旱飲水困難需救助人口累計8.3萬人(實時4.9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1.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1億元。
“上一次嚴重旱災還是在70年前”
4月20日,在廣西深耕風土人情視頻領域的博主謝先生受貴港市覃塘區大嶺鄉政府邀請去下轄村子拍攝旱災情況。視頻顯示,曾經被列為一級水源地的中塘水庫已干涸見底,附近大片土地也已干裂成塊。
“聽村里老人講上一次這么嚴重的旱災還是在70年以前。”謝先生向界面新聞透露,大嶺鄉附近村子的村民正在想辦法開展自救,第三方組織飛鷹救援隊也受到當地邀請趕來幫忙抗旱。
飛鷹救護隊和村民正在用抽水設備抽江邊水。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通常會借助抽水設備將鄰近水源的水抽出來去灌溉附近農田。”謝先生表示,有部分村民在修繕水渠,打算把郁江的水抽出來解決附近干旱問題。
但當前抗旱舉措仍難以全面覆蓋所有鄉鎮的缺水困境。謝先生稱,有些地方距離江邊2-3公里,直接引江水灌溉有些困難,只能依賴于村里的魚塘。“兩個魚塘的水能供4-5個村莊,但是目前魚塘已經沒什么水了。”
與此同時,家在來賓市鳳凰鎮碼頭村的霍小帥告訴界面新聞,自家今年翻新了20多畝甘蔗,現在都沒有出苗。“附近早已沒有水源可以抽取進行灌溉,我只能和父母用農用三輪車一趟趟拉家里的飲用水澆灌甘蔗。”
不光是碼頭村,他說,整個來賓市下轄村落都是這般景象。“很多農田都出不了苗,像那些玉米種子撒下去連芽都沒有冒,去年此時早該是連陰雨,一下就是一星期甚至半個月。”
為保住僅有的農作物,霍小帥表示,村子里還會有農戶租用灑水車進行灌溉,每車灌溉費用大概是200元。“不知這輪干旱何時才能結束。附近水塘都干了,水井也早已沒有水進行澆灌。”李新安說。
“甘蔗減產已成定局。今年市面上的甘蔗和糖的價格肯定會上漲。”談及損失,霍小帥透露,正常年景下,甘蔗畝產量大概在7噸左右。但眼下正值拔節期的蔗苗因缺水卷葉枯黃可能會導致畝產量減少30% - 50%。如果按照每噸500元收購,不算前期種植成本,最低損失30000元。
前汛期“遲到”致旱季拉長
根據氣象部門預報,4月下旬廣西降雨將呈現增多趨勢。中國天氣網發文表示,4月23日至25日,廣西等地將有大到暴雨,并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不過,多位受訪者告訴界面新聞,雖然昨日上午(4月24日),廣西部分地區迎來了短時降雨,但旱情仍未得到有效緩解。
“24日上午,南寧迎來了僅持續10分鐘的大雨。這對于緩解農田旱情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謝先生向界面新聞表示,短時間降雨根本沒有辦法徹底緩解旱情。“不下兩天兩夜的大雨根本沒辦法緩解,更何況此次降雨還只是局部地區的小范圍降水。”
居住在貴港市港北區下轄鄉鎮的農戶王先生也告訴界面新聞,短時降雨對農田灌溉作用不大。“24日,貴港地區勉強下了毛毛細雨且只持續了一兩分鐘。我現在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目前石牛水庫已經干完全干涸,周邊農田灌溉用水極度匱乏。”據白碩回憶,貴港地區上次出現持續一天一夜的大暴雨天氣,至今已過去整整一年。
王先生家有一兩畝地,主要種植小白菜和甘蔗。因為目前旱情,地里的農作物只能等待干死。“現在已經枯萎一大半了,有些我們還是用生活用水澆灌的。”
視頻截圖,干旱的農田。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廣西此次干旱程度為何如此嚴重?中國氣象局干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強告訴界面新聞,就廣西的氣候特征而言,每年9月至次年3月屬于旱季時段。而今年的旱季,干旱程度較往年更為顯著。通常情況下,3月過后至4月旱季便會結束,隨后迎來雨季,這也標志著廣西、廣東等地進入前汛期。然而今年,前汛期卻遲遲未至,導致旱季時間被進一步拉長。
談及前汛期遲遲不來的具體原因,張強表示,廣西一帶一般是副熱帶高壓系統控制,其下沉氣流會像一道“屏障”一樣,阻礙來自海洋的暖濕水汽向內陸輸送,致使該地區缺乏充足的水汽來源。此外,南支槽不活躍。前汛期降水一般需要南支槽從西向東輸送低壓槽,但今年南支槽不活躍,降水所需的低層低值系統(低壓槽)到不了廣西一帶。
值得注意的是,高溫與干旱之間也存在顯著的“正向反饋”機制。“干旱持續會導致地表植被覆蓋度降低、土壤含水量銳減,進而削弱地表的熱量調節能力,使得地面更容易吸收太陽輻射而升溫;而高溫又會加劇土壤水分蒸發,使本就干旱的土壤進一步失水,形成越干越熱、越熱越干”的惡性循環,加劇了干旱與高溫的疊加效應。”張強說。
此外,廣西地區廣泛分布著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獨特的地質結構使得降水難以在土壤中滯留。張強指出,這種“地表留不住水、土壤保不住墑”的特性,使得該地區對降水的時間分布極為敏感——一旦降水時段與作物需水期錯位,或降水強度不足、降水頻次減少,極易引發階段性干旱。
資金成抗旱大難題
“當地反應速度很快,但是沒辦法,資金還是最大的問題。”謝先生向界面新聞發送的視頻中展示有挖掘機正在挖水源的畫面。“打100米也不一定能出水。打一次要花費1萬元,如果超過100米,花費成本至少3萬元,一般農戶支撐不了。”謝先生說。
據謝先生講述,部分農戶為獲取灌溉用水,自凌晨三點便開始到附近水井打水,而到上午十點左右,水井中的水基本就已被用完。“周邊幾個村莊僅有三個魚塘作為補充水源,供水量極為有限。在此情況下,很難說灌溉用水不會對飲用水供應造成影響。因為部分農戶在灌溉時,會從家中自行運水,這也會加劇飲用水資源的緊張局面。”
視頻截圖,村民正在抽水用來灌溉農田。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為積極抗旱,界面新聞注意到,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按照《自治區水利廳旱災防御工作預案》,決定自4月19日18時啟動自治區水利廳旱災防御三級應急響應。4月20日,水利廳派出工作組前往南寧、欽州、貴港、來賓、崇左等受旱市深入基層指導抗旱保人飲和灌溉供水安全;組織廣西水利部門科學調配水資源,深入開展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與管護攻堅行動,新增、恢復灌溉面積2.29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7.69萬畝。
此外,廣西壯族自治區應急管理廳積極協調統籌水利、消防救援部門 采取消防車送水、車載包裝飲用水等方式及時開展應急送水,消防應急送水3476噸。
資金下發方面,據央視新聞報道,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已下撥1750萬元抗旱資金支持柳州、河池、百色等8市36個縣(區)做好局地干旱災害防御工作。
此外,4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介紹,今年以來,面對廣西局地氣象干旱持續發展的情況,全區各級已累計投入2.9億元用于支持人工增雨作業、采購抗旱物資設施設備、打井灌溉、抽水運水、修繕農田水渠等農業恢復生產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全區已累計啟動抗旱井27551口,其中新增抗旱井2935口;投入抽水設備26.39萬臺(套);打井、人工抽水累計13.37億噸灌溉農田;儲備救災備荒種子189萬公斤,確保及時調撥種子抗旱救災,滿足補種等用種需求。
事實上,抗旱的關鍵在于“用水”。 此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中心原主任呂娟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在 “找水”方面,要統籌考慮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抗旱水源類型,全面摸排水源分布、引提調水工程管網、供水能力及制度等,積極組織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打井取水作業,適時開展人工增雨等措施,為抗旱提供水源保障。
需警惕旱澇急轉
“本輪干旱不光涉及廣西,我國南方多地也受到了影響。”張強指出,盡管近期南方局部地區出現降水過程,但多為短時性、局地性降雨,難以有效緩解旱情。像廣西、廣東,甚至湖南、深圳、云南、河南等地均出現不同程度干旱。
據水利部消息,受天氣因素影響,黃淮西部、西北東部、西南等地部分地區旱情持續或發展,分布在廣西、陜西、河南、云南、四川五省區。4月21日,水利部針對廣西、陜西兩省區啟動干旱防御Ⅳ級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赴廣西、陜西指導,全力抗旱保供保灌。
廣西旱情何時才能緩解?張強表示,根據氣候規律,華南前汛期將于4月下旬至5月期間到來。不過,需高度警惕伴隨前汛期可能出現的旱澇急轉現象。對此,在抗旱的同時要做好防汛的準備。
旱澇急轉是指在前期無降水或降水偏少,且已出現旱情的情況下,緊接著在短期內發生高強度降水并形成洪澇的氣象水文事件。
“為了防止這類情況發生,要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嚴防旱澇急轉,加強短臨預警和應急管控,重點做好強對流天氣防御,嚴防局地短時強降水造成城市內澇和山洪地質災害。”中國農業大學自然災害學博士孔鋒此前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
孔鋒還表示,準確進行中長期干旱趨勢預測還存在較大挑戰,對未來干旱發展態勢的把握不夠精準。海量監測數據方面,數據整合、分析和有效利用還存在一些不足,影響預警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如何完善當前預警體系來進一步保障我國抗旱工作形成合力?孔鋒指出,要完善組織指揮體系。其次,多部門要協同合作。氣象、水利、農業、應急等多部門密切協作,實現信息共享和聯合會商。氣象部門提供氣象監測和預報預警信息,水利部門負責水資源的調度和管理,農業部門指導農業生產抗旱措施,應急部門組織協調抗旱救災工作。
“還要科學的監測預警。通過加強氣象、水文、墑情等監測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干旱預警模型和系統,提高預警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同時,規范預警發布內容、范圍和程序等,確保預警信息及時傳遞到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孔鋒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