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球都在關注俄烏沖突、巴以沖突如何走向和平時,這次印巴沖突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還是有點冷不丁的。
事件的肇始是,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有人朝游客突然開槍。
印度方面首先懷疑就是巴基斯坦方面搞的鬼,接著很快升級報復行動,比如將印巴共同擁有的一條河的上游的大壩鎖住放水,也就是不向下游供水,接著幾天后又突然放水,制造洪災,給巴基斯坦很大的麻煩。
巴基斯坦方面當然就這個事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其實只是想喚起大家對這個事情的關注。
印巴兩方的軍隊也有零星的交火。
溯源歷史,我們發現:
1942年,隨著英國卷入二戰,英國也中斷了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1946年,由于二戰對英國國力造成的沖擊導致英國無法維持對英屬印度的殖民,于是由英國派出的內閣使團與印度各派政治勢力討論印度的自治事宜并提出了聯邦制下自治(或獨立)的構想。該方案在同年7月6日被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接受,但7月7日以尼赫魯為首的國大黨單方面撕毀協議要求重新談判。這導致了穆斯林聯盟退出建立統一印度的計劃轉而尋求建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該協議的撕毀直接導致了印巴分治期間的第一次大屠殺,而無力維持和平的印度總督韋維爾子爵制定了名為“瘋人院行動”的撤僑計劃。
1947年2月21日以協調能力見長的蒙巴頓子爵,接替韋維爾子爵成為印度總督后,仍然致力于維持印度的統一并留在英聯邦的內部。但統一的構想在民間已無基礎的情況下,蒙巴頓總督只能寄希望于印度的政治派別的支持。
蒙巴頓與穆斯林領袖真納多次會晤后無法獲得支持,只能放棄建立統一印度的計劃并成功尋求甘地對分治的支持。
1947年6月4日蒙巴頓聲明將在同年的8月15日通過將英屬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方式來實現印度的獨立。
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獨立,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領土包括東、西巴基斯坦兩部分),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領成立,1950年1月26日宣布為印度共和國,仍為英聯邦成員。 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結束了英國在印度的190年的殖民統治。1961年,印度收回果阿。
后來大多數土邦加入了印度。但原北部土邦克什米爾歸屬未定。因此,印巴兩國曾于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和1965年9月發生兩次大規模武裝沖突。
兩國領導人也曾多次舉行會議,確認“應該遵照該邦人民的愿望加以解決”。但由于印度堅持克什米爾是“印度聯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今仍是懸案,沒有解決。
我們看到克什米爾問題主要還是由于印度強勢造成。印度掌握著"水霸權":通過控制印度河上游,印度可以威脅切斷巴基斯坦40%的農業用水。
這次印巴沖突,印度上演的蓄水放水的報復計劃,讓人大跌眼鏡:一方面讓人有穿越歷史的感覺,另一方面可以讓人看到印度計劃的險惡用心,冒天下之大不韙,置人道主義訴求于不顧。
面對這次沖突,巴基斯坦也緊急綁定中國人民幣,巴基斯坦財政部長奧朗則布緊急訪華,請求將中巴本幣互換額度從300億人民幣提升至400億,并承諾年底前發行熊貓債券。
2005年9月28日,國際多邊金融機構首次獲準在華發行人民幣債券, 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將首發債券命名為“熊貓債券”。熊貓債券即境外機構在中國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它與日本的“武士債券”、美國的“揚基債券”同屬于外國債券的一種。截至2025年4月,境外機構累計發行熊貓債超9500億元,利率較美元債低1.2個百分點。這種低成本融資工具,既能緩解巴方債務壓力,又能深化中巴金融綁定。
這次印巴沖突會不會持續升級呢?答案又是否定的,因為巴基斯坦背后還有中國,巴基斯坦本身和印度一樣,也都成為核武器和導彈技術擁有國,所以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
印巴沖突的解決必須依靠第三方的調停,關鍵是,誰可以成為雙方都接受的第三方呢?美國?中國?俄羅斯?還是其他?可以說哪個大國都可以利用印巴分治做文章。
其實印度與中國也存在領土糾紛,過去在邊境也發生過沖突,中國似乎找到與印度的相處之道。
(全文完)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