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模型發展速度加快,如何利用AI賦能醫療服務行業,正受到前所未有關注度。作為古老醫學,中醫+AI可以迸發出哪些火花,如何推動中醫藥服務的數智化轉型?
近日,在2025企業可持續發展大會“可持續出海重塑全球商業與健康格局”分論壇上,該問題受到討論。
中醫+AI發揮的作用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23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醫類診所增至8.22萬家,增加將近1.2萬,與2022年增加3000家相比數量翻了4倍。
中醫診所數量高速增長背后,得益于老百姓對中醫的認可度在提高。
當歸中醫創始人李永明認為,中醫診所數量這種突擊式增長只是一時的,中醫診所也面臨醫保控費和集采的挑戰,這在考驗診所經營。“診所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的話、服務無法得到認可的話,很有可能會被市場所淘汰。”
對于中醫診所而言,核心的競爭力在于醫生,但好的醫生培養很難。
與會嘉賓們認為,AI在輔助培養中醫生方面,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過去,一家診所發展很慢,也受困于醫生,好的醫生,要復制非常難。”李永明說,有了AI后,培養一名中等資質的醫生就相對容易了。
大家中醫、聰寶科技等這些年也在探索AI在中醫藥服務行業的應用。
大家中醫CEO李頌說,早在2017年,公司的平臺就上線了輔助辨證功能,積累了一些使用場景經驗。“我們發現中醫AI使用場景中,對醫生來講,他們的使用場景很豐富,除了輔助看病外,還可以幫助醫生提高學習能力;涉及診療部分,他們也在探索如何賦能醫生、醫院,最后的目的是幫助患者更高效解決疾病問題。”
李頌說,AI在醫生以及診療這兩部分做得好的話,會推動中醫服務行業進一步發展。
聰寶科技創始人顧高生亦表示,十年來,公司已與上萬家醫療機構合作,AI輔助診療系統已累計生成7000余萬張處方,在給大三甲醫院醫生做輔助診療的同時,也將他們的經驗作為數據訓練基礎,往下推廣到基層醫療機構使用。“在醫共體中,AI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基層是最缺中醫生的,在全國醫共體當中,以縣、區、村三級,可以聯動共享藥房,共用一套系統,輔助開中醫藥方子。”
數據仍是掣肘
今年開年,DeepSeek的“破圈”效用引發了全民關注AI應用的熱潮,醫療行業擁抱大模型的進程在加快。以DeepSeek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取得突破性進展,不僅可以降低大幅訓練大模型的算力消耗,還極大提升推理能力。
“尤其這次Deepseek來了以后,對整個中醫藥行業發展,可以產生更大的應用價值,在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未來會產生更多的商業模式。”顧高生說。
盡管中醫藥大模型在影像診斷、智慧問診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探索,但由于中醫理論和實踐的復雜性,中醫藥的數智化探索仍處于起步階段。
甘草醫生CEO汪衛東表示,AI的出現,并非要取代醫生,而是可以輔助醫生進行臨床決策,而AI也很難替代醫生,因為疾病非常復雜,同時患者有時并不能完整清晰準確表達,大模型的思考能力還難以模擬醫生。
多位與會嘉賓表示,在中醫和AI結合上,數據的問題依舊是一大掣肘。
“數據仍然是最大的問題,中醫很多數據還不清晰,比如對中醫療效的認定和評估就不那么清晰。”李永明說。
顧高生亦表示,在他們訓練大模型的過程中,也發現中醫藥領域的數據還是比較欠缺。
在中醫藥領域內,雖然已經累積了幾千年的經驗和文獻,但中醫藥對于人體的作用仍然處于比較模糊的狀態。目前國內提出的中醫藥大模型普遍以中醫藥傳統經驗知識圖譜作為訓練數據,但如何用現代科學方法來解析中醫藥的作用原理,讓中醫藥和靶點數據庫進行一一對應,從而有科學依據地來優化和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有待解決。
不過,AI在中醫藥行業的應用前景,依舊被行業所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