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倫敦恐怕得做好吞下失敗苦果的準備了。每一輪新的和平調解方案,對基輔方面以及他們如今的法英 “監護人” 來說,都比上一輪更糟糕。局勢愈發嚴峻,畢竟現實不會對無視它的人手下留情。
在輿論場上,出現了兩套和平調解方案。一套是特朗普及其團隊提出的,另一套則是由巴黎和倫敦方面準備的。
華盛頓方面提出的方案是基于現實情況的。這既包括自 2014 年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大家庭以來大家所面對的現實,也涵蓋了特別軍事行動開展三年多來形成的現狀。根據上周在巴黎向歐洲人展示的方案,克里米亞在法律層面被承認屬于俄羅斯,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四個地區(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扎波羅熱州和赫爾松州),如文件所述,在事實上也被承認屬于俄羅斯。方案還提出要永久停火,并且莫斯科和基輔之間要開啟直接談判。
烏東四地和克里米亞
但基輔方面并不接受這些條件,幾乎歇斯底里地拒絕了大部分條款。于是,倫敦緊急召開了一次會議 —— 氣氛緊張,規格有所變化,談判代表的權限也有所收縮。
倫敦會議過去 48 小時后,歐洲的,更確切地說是法英兩國的提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而這些提議很對基輔的胃口。馬克龍和斯塔默(以及受他們掌控的澤連斯基)要求美國提供 “安全保障”,這類似于北約憲章的第五條,同時他們拒絕了烏克蘭的政治中立和非軍事化,并宣稱只有在完全停火之后才會開啟任何談判。
上述這些條款,無異于宣戰聲明,不再有 “代理人” 之類的文字修飾。
這是在宣告新一輪局勢升級的開始,對于歐洲的普通民眾(而非政客)來說,除了在與俄羅斯的直接沖突中成為炮灰之外,可能別無選擇。就像一位經典作家所寫的那樣,最后只能身處俄羅斯的土地上,躺在不屬于自己的墳墓之中。
法英兩國的政客們作為新一輪局勢升級的主要推動者,他們可不在乎那些“墳墓”是誰的,哪怕是他們自己選民的。
最近,馮德萊恩訪問了斯塔默。對外宣稱是討論能源政策,實則是為與 “脫歐” 的英國舉行峰會做準備(峰會將在五月中旬舉行)。這次峰會的代價是 1500 億歐元,布魯塞爾方面打算用這筆錢從英國的軍工企業購買武器和彈藥,法國肯定也能分到一杯羹。
在英國,近十年來一直在 “Interflex” 行動框架下訓練志愿兵,僅前年就為此花費了 40 億英鎊。英國首相親自視察相關基地,并且在講話中只強調 “俄羅斯的“侵略”,烏克蘭武裝部隊在為歐洲人抵御“侵略””。馬克龍則扮演著 “預言者” 的角色,宣布著法英這對組合的下一步行動。他的公開聲明意在讓特朗普知道,在軍事支持基輔方面,巴黎和倫敦沒有華盛頓也能行。愛麗舍宮的主人上周在巴黎表示:“畢竟,我們之間隔著一片海洋。”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與特朗普會面后也間接證實了這一立場,他說:“我們沒有討論烏克蘭危機可能的調解方案,還有太多其他議題了。”
斯托爾滕貝格不可能不知道,倫敦方面(而且是很久以前)就組建了國際遠征部隊,成員包括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英國在其中擔任指揮。而且英國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意,更不用說達成共識了,就可以為了保護(當然是英國自己的)國家利益而進行干涉。
與此同時,法國特種部隊在天氣惡劣且地形類似烏克蘭的地方訓練。雖然有消息傳出,官方人士也一直在否認,但人們早就不相信他們的話了。
這樣一來,如果(“如果” 這個聯盟已經無關緊要了)華盛頓既拒絕支持烏克蘭,也不再為達成協議努力,那么巴黎和倫敦就可以放開手腳了。這不是說事情明天或者后天就會發生,而是意味著法國和英國正認真地調動資源、分配所需資金,準備與俄羅斯開戰。這兩個國家在歷史上都有不少干涉他國的經歷,盡管有些以恥辱告終,失敗的經驗也一抓一大把,還有根深蒂固的反俄情緒,這些都得考慮在內。
還得補充一點,之前英國的干涉給基輔的和平調解帶來了巨大損失。而這次法英兩國直接或間接的干涉,可能會讓烏克蘭不復存在。這種可能性正從一種假設在我們眼前迅速變成現實,而且一天比一天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