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起高樓,看他宴賓客
近日,一則重磅公告在行業內引發了軒然大波。
數日前,洪九果品對外發布了一則公告。公告中提到,公司董事長鄧洪九、董事彭何、江宗英、楊俊文、譚波以及監事會主席余利霞等相關人員或其家屬接到通知,已被采取相應的刑事強制措施。這一舉措與重慶市兩江新區公安分局針對涉嫌騙取貸款以及/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相關事項所展開的立案偵查密切相關。
此外,洪九果品在公告中還披露了一個重要情況:自2025年1月6日起,公司位于重慶市渝北區東湖南路3號中鐵峰匯B座22層的主要辦公場所之一,被公安機關限制人員出入,導致公司無法正常開展辦公活動。
高管被采取強制措施,辦公場所陷入停滯,這家曾經市值高達600億的“水果巨頭”似乎瞬間陷入了困境。
回顧兩年前,水果行業市場規模接近3萬億,當時行業內尚未出現寡頭企業,甚至還沒有一家上市公司。由此可見,水果市場的競爭之激烈,用“百家爭鳴”來形容都顯得有些不夠貼切。
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行業逐漸形成了“南百果,北鮮豐,西洪九”三足鼎立的局面。洪九果品更是率先上市,被業界賦予了“水果第一股”的美譽。
但好景不長,僅僅維持了一年半的時間,洪九果品在2024年3月20日就因為2023年財報未能按時發布,被港交所實施停牌。
至今,洪九果品已經停牌整整一年。然而,禍不單行,如今公司核心管理層又接連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公司運營暫時陷入停擺狀態。
這家曾經備受矚目的“中國水果第一股”,在停牌一年多后,卻以這樣一條令人震驚的新聞重新回到公眾視野。曾經以600億市值風光上市的行業巨頭,如今市值僅剩27.95億港元,跌幅超過95%。
從“山城棒棒”到“水果大王”,鄧洪九的逆襲故事如今卻以崩塌收場,留給人們的只剩下滿地的狼藉和無盡的感慨。
從山城棒棒逆襲成水果大王
1970年,鄧洪九出生在重慶市長壽區天臺村。
鄧洪九的童年是在貧困與艱難中度過的,紅薯幾乎是家里唯一的主食,生活的艱辛如影隨形。然而,這些困苦并沒有消磨他對未來的憧憬,反而在他心中早早種下了一顆改變命運的種子。
1987年,在重慶朝天門碼頭,17歲的鄧洪九肩扛扁擔,穿梭在貨船和人群之間。他離開家鄉,來到這座“大城市”,加入了“棒棒軍”的行列。
碼頭的工作極其繁重且艱苦,每一次的肩挑背扛都是對體力和意志的極限挑戰。但鄧洪九沒有退縮,他在碼頭的喧囂與忙碌中,敏銳地發現了一絲商機。
當時,朝天門地區售賣的紅桔價格居高不下,而鄧洪九深知,自己家鄉的紅桔價格要低得多。
于是,他果斷決定,傾盡所有積蓄,從長壽采購了2噸多紅桔。
這是一次充滿風險的嘗試,如果銷售不順利,他的所有積蓄都將付諸東流。然而,幸運之神眷顧了這位勇敢的年輕人。他以6角的價格售出進價3角的紅桔,短短幾天就賺取了上千元的利潤。在當時,這無疑是一筆巨款,也是鄧洪九商業旅程的第一桶金,點燃了他心中創業的火焰。
此后,鄧洪九憑借在水果行業積累的經驗,開啟了商業模式的復制之路。
他的事業版圖從重慶擴展到成都,生意逐漸壯大。然而,2001年8月,他遭遇了一次重大挫折。
為了搶占砂糖橘市場,鄧洪九滿懷期待地提前前往廣東下訂單,但由于他的個體戶身份,被當地老板輕視,對方質疑他的資金實力,拒絕與他合作。
這次經歷讓鄧洪九深刻意識到,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必須改變經營方式。
2002年,鄧洪九與妻子江宗英共同創立了重慶洪九果品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鄧洪九廣納賢才,聘請了多名經驗豐富的合作伙伴,并大膽開辟了華北、新疆、西南和華南等六條水果業務新線路。他充分發揮員工的特長,給予豐厚的報酬,大家齊心協力,公司發展迅速。
一年后,鄧洪九憑借對市場的精準洞察,抓住了無籽西瓜的商機,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就凈賺了30萬元,展現了他卓越的商業才能。
2005年,鄧洪九再次展現出卓越的商業洞察力,將視野拓展到進口水果領域,榴蓮、山竹等高端水果成為他新的業務焦點。
當時正值“中國臺灣水果進入大陸實施零關稅”政策的出臺,鄧洪九迅速抓住這一機遇,將這些水果引入重慶市場,成為重慶地區引入臺灣水果的先行者。
這些新穎的水果一經進入重慶市場,便引發了巨大的關注,多家超市紛紛主動前來洽談合作。次年,鄧洪九的水果成功進入重慶、成都等地的眾多超市,銷售額急劇攀升至1.5億元,公司發展迎來了新的里程碑。
然而,鄧洪九并未止步于此,他的雄心壯志驅使他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泰國。
洪九果品的成功離不開鄧洪九的領導,而鄧洪九的名聲也因榴蓮而大噪。
2012年,鄧洪九做出了一項大膽的決策:他不惜抵押自己的房產,籌集了1億元資金在泰國建廠,雇傭了上千名當地工人,并以期貨形式簽訂了當地4萬畝水果的長期收購合同,提前一年向果農支付現金。他還首創了“樹上熟”榴蓮空運模式(包機直運),即便終端價格翻倍,產品依然供不應求。
憑借這一大膽的押注,洪九果品成為中國最大的榴蓮分銷商。2022年,公司銷售了2500萬顆榴蓮,甚至有“中國人每吃掉10個榴蓮,就有1個來自洪九”的說法。
這一舉措不僅重塑了泰國水果在重慶市場的格局,更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業務的持續擴張,僅靠重慶市場已無法滿足公司龐大的貨量需求。鄧洪九積極拓展合作渠道,與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副董事長呂明新達成協議,成功打入成都市場。
憑借其獨特的“端到端”供應鏈模式,洪九果品實現了快速增長,一度成為解決水果零售行業高損耗、分銷鏈條復雜、市場集中度低等問題的典范。得益于此,鄧洪九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大。
巔峰600億市值,阿里是第三大股東
洪九果品的崛起,堪稱一個從底層奮斗到成功的創業傳奇,同時也是資本助力下財富增長的典型范例。
憑借其在市場中的高占有率,洪九果品在2018年贏得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并連續完成了三輪融資。其中,年底的B輪融資尤為引人注目,吸引了深創投、招商局資本、陽光人壽、中國農墾等眾多知名機構參與。僅僅一年后,洪九果品又順利完成了由國內消費領域頂尖風投——CMC資本領投的C輪融資,融資金額高達5億元人民幣。
此后,洪九果品繼續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陸續獲得了阿里巴巴、中信國際資產、廣發證券、南方基金等知名機構的大額投資。自2018年起,洪九果品共完成了7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十億元人民幣。
2022年9月,洪九果品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資金4.97億港元,并被譽為“水果第一股”。上市當天,公司市值便高達186.8億港元,最高時甚至突破了600億港元。鄧洪九的個人事業也達到了巔峰,其家族財富一度達到85億元,位列胡潤百富榜第743位。據企查查數據顯示,阿里巴巴持有洪九果品7.67%的股份,是該公司的第三大股東。
然而,這場資本盛宴并沒有持續太久。洪九果品上市第二年,股價便開始一路下跌。2024年3月,由于未能按時發布2023年財報,洪九果品被港交所強制停牌,市值縮水至不足20億港元。當時,市場普遍認為這只是疫情后供應鏈混亂的余波。然而,直到審計機構畢馬威發布辭任聲明,資本游戲的真相才被揭開。
調查發現,洪九果品在2023年第四季度向數十家所謂的“影子供應商”支付了高達34.2億元的預付款,占全年預付款總額的76%。這些供應商大多是空殼公司,注冊資本不足百萬,社保參保人數為零,甚至有些供應商的地址與洪九果品的辦公地址重合,形成了資金在內部循環的黑洞。更嚴重的是,洪九果品的應收賬款超過100億元,而賬上現金僅有7億元,壞賬風險令人觸目驚心。
當畢馬威要求查驗會計憑證時,洪九果品卻以“資料不全”為由推諉,最終導致審計機構憤然離場。
作為“端到端”供應鏈模式的倡導者,洪九果品的這種模式依賴高周轉和高杠桿,通過預付款鎖定上游貨源,再利用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來維持現金流。然而,這種模式雖然曾助力其成功逆襲,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在行業景氣時期,這種模式確實能夠構建競爭壁壘,但一旦銷售放緩,就會成為吞噬現金流的黑洞。
為了確保穩定的水果供應,洪九果品需要在果園的水果尚未成熟時,就提前支付款項下單。然而,在將水果銷售給商超等客戶后,往往需要等待數月甚至更久才能收回款項,這相當于把公司的資金主動權交給了客戶。
這種模式導致洪九果品雖然表面上業務擴張迅猛,但實際上資金卻越來越緊張,難以及時回收現金。要知道,在水果行業,營業額的數字往往只是賬面上的繁榮,而現金流才是企業真正的生命線。
由于其“端對端”的商業模式,洪九果品的經營性現金流長期為負。在過去三年中,這一指標分別為-4.5億元、-8.04億元和-9.82億元。即便是在公司上市的那一年,經營性現金流仍然持續凈流出,高達-18.23億元。
在最艱難的時期,為了維持公司運營,洪九果品不得不依靠舉債度日,通過借新還舊來維持資金鏈。截至2023年6月30日,洪九果品的銀行貸款總額高達27.76億元,同比增長約49.22%。
2023年,洪九果品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了6.5%,但預付款項卻激增了34億元,這一現象顯然與常規商業邏輯不符。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虛增預付款可能是為了獲取銀行貸款,或者通過關聯交易轉移資金。
洪九果品的衰落,也反映出中國新消費賽道的一個典型困境:資本推動下的快速擴張速度遠遠超過了企業自身內功修煉的節奏。
為了迎合資本對增長故事的偏好,洪九果品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張:完成7輪融資,設立24家分公司,業務覆蓋超過300個城市,營收在4年內增長了7倍。
然而,這種看似迅猛的增長是否真實可靠,卻值得進一步審視。
水果的生意不好做
看他起高樓,看他宴賓客......
水果行業的“龍頭”企業遭遇困境,也為整個水果零售行業敲響了警鐘。從某種角度來看,洪九果品所面臨的危機不僅反映了家族企業管理的混亂,更是資本推動快速擴張模式的一個縮影,凸顯了行業“重資產、輕現金流”的弊端。
但事實上,水果的生意一向不好做。3月27日,百果園集團發布了2024年的年報,顯示其營收為102.73億元,同比下降了9.8%;毛利為7.6億元,同比下降了41.9%;歸母利潤由盈轉虧,虧損額達到3.86億元。
年報還顯示,百果園的零售門店數量從2023年的6093家減少了約15.9%,至2024年的5127家。百果園方面解釋稱,這是公司在持續優化全國零售門店布局,以提高門店運營效率,更加專注于租金收入比,聚焦更具可持續性的優勢門店。
再看鮮豐水果,其IPO計劃受阻后,陷入了現金流困境。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2025年4月24日,鮮豐水果體系內多家公司的股權被法院凍結,凍結原因為“財產保全執行”,涉及金額超過3.1億元,其中單筆最大凍結金額達到1.5億元。這些股權凍結主要針對鮮豐水果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群豐果品連鎖有限公司以及鮮豐水果創始人、董事長韓樹人。
對此,鮮豐水果方面曾回應稱,此次股權凍結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引進了PE股權投資。目前,部分基金項目中的國資投資方基金已到期,需要進行基金清算和股權退出,因此部分投資方選擇了凍結部分股權。鮮豐水果強調,公司目前經營狀況穩健,資信狀況良好。
2020年至2023年,鮮豐水果的銷售規模分別為59.70億元、67.86億元、59.59億元、59.85億元,同比增長率依次為6.5%、13.7%、-12.19%、0.4%。自2022年以來,其營收增長幾乎停滯。
不可否認,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消費意識的增強,水果零售市場蘊含著巨大的潛力,連鎖經營的前景廣闊,這也是洪九果品、百果園等企業紛紛上市的邏輯所在。然而,要做好并持續做好這一生意,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洪九果品的跌落,就像一面鏡子,為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啟示。首先,企業需要在模式創新和財務穩健之間找到平衡,建立動態的現金流管理機制。其次,企業需要突破“創始人陷阱”,引入更多的職業經理人,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實現從家族企業向現代化治理的轉型。最后,監管機構需要加強監管力度,提高監管的穿透性。
總之,水果零售連鎖行業的粗放式增長時代已經結束。當資本泡沫退去后,只有那些真正敬畏杠桿風險、完善治理結構、注重精細化運營,能夠把握質價比、做好品質生意、夯實供應鏈基礎的企業,才能在行業寒冬中脫穎而出。這場變革不僅是生存之戰,更是行業從追求規模效益向追求質量效益轉變的關鍵轉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