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最近和幾位創業者聊天,發現大家都在愁同一件事——明明團隊里有一堆能干的人,可管理崗就那么幾個,該提拔誰?不提拔誰?結果要么新員工等得沒耐心“朝三暮四”,要么老骨干心里不服氣直接跳槽,這樣的戲碼在職場太常見了。
我之前輔導過的一家科技公司,就是典型例子。技術工程師占了公司總人數的60%,可管理崗正職、副職加起來攏共沒幾個——老部長上面沒空間動不了,新骨干下面沒位置上不去。更麻煩的是,十幾位同期入職的核心員工能力旗鼓相當,提拔誰都怕傷了團隊和氣,最后只能僵在那兒。公司前幾年規模小沒感覺,這兩年矛盾越滾越大:團隊死氣沉沉,優秀員工熱情拖沒了,遇到機會說走就走。
問題的關鍵在哪兒?不是員工不努力,是晉升通道太窄!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擠得上去的畢竟是少數。這時候,多階梯晉升通道就像給職場人搭了并排的梯子——業務能力強的走業務線,從初級工程師到首席專家;管理能力強的走管理線,從項目組長到部門總監。兩條路平起平坐,大家各爬各的梯子,各有各的奔頭。
《團隊激勵36計》里說:“真正的激勵,不是給人畫餅,是給人搭梯子。”多階梯通道的妙處就在于,它讓“我適合什么”比“我要爭什么”更重要。員工不用擠破頭搶管理崗,而是能根據特長選賽道,最后團隊里業務大拿和管理高手百花齊放,這才是企業該有的樣子。
最后想和管理者說:管理崗是獨木橋,多通道才是立交橋。從今天開始,不妨梳理下崗位序列;員工朋友也可以問問自己:我是更想當“技術大拿”,還是“團隊舵手”?半年后,你會看到團隊活力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