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2025中國物業服務力暨品牌價值研究成果發布會上,深圳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克而瑞物管聯合萬科物業,共同發布行業首份《智慧社區創新與實踐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萬科物業“人+機器+遠程運營”的物業服務模式已在全國3000多個小區落地,基本覆蓋居民生活的所有服務觸點,引領行業智慧化探索。
克而瑞物管專家張兆娟認為,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社區治理模式的革新。
在小區打造“AI大腦”
《報告》指出,智慧社區建設面臨一系列難題,迫切需要可落地的解決方案。萬科物業在全國3000多個小區,投入了AI攝像頭、出入通行、自助客服、設備傳感器(消防、電梯、用水等)等相關的智能設備,完善網絡和各類數字化平臺研發,搭建起統一運營的智慧服務平臺,管理和監督現場的服務質量。
為保障物業服務的標準統一,萬科物業相關產品負責人表示,搭建小區現場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遠程實時監督服務,構建起“人+機器+遠程”高效服務模式,是萬科物業智慧社區長效運營的基石。
去年開始,萬科物業在小區打造了“AI大腦”(即靈石邊緣服務器),自動整合所有智能設備的數據,24小時監測小區人員、車輛、安全、環境、客戶服務等動態。一旦出現異常,系統迅速識別發出預警,同時分析解決方法,通過智能工單系統快速安排合適人員處理,將整個服務流程編織到一張高效運轉的網內。過去的人工巡檢需30分鐘以上,而“AI大腦”在5秒內就能發現問題,進一步提升了服務效率,確保問題無遺漏。
圖:萬科物業在管小區的“AI大腦”自動識別出周邊的陌生人
滿足住戶300余項生活需求
《報告》強調,智慧社區建設需落到實處。萬科物業聚焦安全、生活、環境、服務響應和社區氛圍五大領域,將智慧服務融入300余項小區觸點。
深夜,廣州騰飛中新里小區的“AI大腦”(即靈石邊緣服務器)發出緊急預警:周邊攝像頭捕捉到一名陌生人在小區旁徘徊。系統提示,需先排查該人員身份,判斷其是否會給居民帶來安全風險。若存在風險,應立即驅趕并錄入其身份信息,以備后續防范;若無風險,則引導其離開小區或找到正確的方向。
“AI大腦”不僅在安全防護上表現出色,還時刻監督著小區的每個角落。攝像頭識別機動車違停,通行設備顯示異常訪客進入小區,傳感器監測到電瓶車棚溫度過高……從發現狀況,到分析具體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再到自動連接智慧工單,安排合適的人員處理,整個流程在20分鐘內高效完成。
此外,萬科物業通過智慧服務平臺,引入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用水安全、排污堵塞和電梯安全,保障居民生活無憂。借助智慧物業服務機鳳梨一號和“住這兒”APP,提供24小時服務,快速響應居民需求。同時,采用智能清潔設備提升保潔效率,精準綠化養護節約資源,營造整潔、舒適的社區環境。
為突破智慧社區的技術困境,萬科物業還探索在部分小區試點推出“智能物業經理”和“AI管家”等創新產品,將AI大語言模型應用到物業場景中。“AI管家”能隨時響應居民的咨詢和訴求,即使遇到管家人員變動,新管家也能借助 AI 分析歷史聊天記錄,快速了解居民情況,無縫銜接服務。
報告披露,萬科物業在智慧社區建設領域取得顯著技術成果,已累計獲得71項專利和259項軟件著作權,為智慧社區建設提供了基層實踐樣本。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王艷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