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吉隆坡4月27日電 特寫丨“新海鳳”在馬來西亞巴生港大顯身手
新華社記者李萌 毛鵬飛 楊云起
清晨,馬六甲海峽的第一縷陽光穿過舷窗。中國“新海鳳”輪的駕駛艙內,“80后”船長宋彬聚精會神地盯著前方海面,通過對講機下達一個個指令,指揮船員精準操控這艘艙容量超過1.6萬立方米的大型耙吸挖泥船駛向指定區域,準備開始巴生西港擴建工程新一天的采砂吹填作業。
“現在我們是24小時作業,白天采砂吹填造陸,夜間挖泥疏浚航道,三個班組交替輪換在崗工作。”宋彬一邊介紹,一邊走到駕駛艙另一側的耙吸裝置操作臺,與操作員一起仔細查看儀表顯示屏上的各種讀數。
這艘大型耙吸船來自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總長超過160米,寬27米,最大載泥量可達2.3萬噸。藍白色船身映襯下,從船體兩側一直延伸到船尾的黑色管道和長滿“利齒”的巨大耙頭格外醒目。遠遠望去,猶如一座移動的海上城堡。
“狀態正常,開始下耙!”隨著一聲令下,巨大轟鳴聲中,船體兩側巨大的黑色管道和耙頭緩緩抬起,隨后探入翻涌著白色浪花的海面之下。不一會,海底砂礫就伴隨著滾滾海水被吸入巨大的艙體當中。
“這個耙吸裝置,每一側的管道都有40多米長,光一個耙頭就有20多噸重,海底取砂作業每分鐘能處理100立方米,兩個小時左右就能裝滿一船?!辈僮鲉T陳二超自豪地說道。
時至中午,太陽高懸,靠近赤道的熱帶陽光熾熱毒辣。甲板下方的機械設備艙里,悶熱的空間中傳出巨大噪音。來自湖北的船員江正偉到艙內進行每天例行巡檢,記者才跟著走了十多分鐘,衣服就已被汗水濕透。
“我們都管這叫‘艙外日光浴,艙內蒸桑拿’。”施工員林德雙說,在馬六甲海峽這樣的熱帶地區施工作業,很多船員每天工作下來至少要換兩身衣服。
“00后”船員蔣文去年剛大學畢業,這是他第一次到海外參加工程建設。這名來自湖南的小伙子說,他從小就向往大海,所以選擇了港口相關專業?!拔液茏院滥転橹旭R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出一份力?!?/p>
“新海鳳”輪政委陶瑞強介紹說,“新海鳳”輪到馬來西亞參加工程建設已經不是第一次。雖然體型龐大,但“新海鳳”輪的施工精度能夠達到厘米級?!叭缃?,我國船舶經過不斷技術升級,已經具備高度智能化、精準化施工能力。憑借我國自主研發的智能疏浚系統,以前需要多人協作完成的操作,現在可以實現‘一人疏?!??!?/p>
駕駛艙內,駕駛臺的雷達顯示屏閃爍著密密麻麻的線條和綠色三角符號,一旁電臺里不停傳來附近往來船只和港口調度員的聲音。帶有世界各地口音的英語呼叫和應答在回響,似乎不斷提醒著所有人,“新海鳳”輪此刻正身處全球最繁忙的國際航道。
據馬來西亞巴生港務局主席歐陽捍華介紹,馬來西亞貨物運輸體系中,空運和陸運占比僅為10%左右,海運占比將近90%。巴生西港作為巴生港主要的集裝箱碼頭,承擔著馬來西亞國際貿易物流樞紐的重要角色,擴建工程將幫助巴生西港的集裝箱吞吐能力翻倍。
擴建工程項目部分管安全、健康和環保事務的經理艾瑪·賓蒂·賈邁勒說,很高興看到中國與馬來西亞合作開展這個項目。項目不僅雇用馬來西亞本地員工,還與周邊社區建立了很好的關系。中國企業帶著先進技術來到馬來西亞,將幫助加快項目進度,助力馬來西亞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