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村戲”,作為印江自治縣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張亮麗名片,自第一期擂臺賽啟動以來,便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生動的表演贏得了廣泛贊譽。五一前夕,第八期擂臺賽作為第一賽季的終極對決,再次點燃了觀眾和游客的熱情,為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增添了一抹濃厚的文化色彩。
活動現場。
4月26日晚,印江自治縣文昌廣場燈火輝煌,人聲鼎沸,一場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文化盛宴在這里拉開序幕。第八期擂臺賽不僅延續了貴州“村戲”一貫的高水準,更在節目內容和表演形式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力求將印江自治縣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現得淋漓盡致。
晚上7點整,隨著峨嶺街道民俗非遺《元宵觀燈》的精彩亮相,整個活動現場瞬間被濃厚的節日氛圍所包圍。雙龍纏柱、舞獅等多種民俗非遺表演輪番上陣,讓觀眾仿佛置身于一個歡慶熱烈的民俗海洋之中。這些傳統技藝不僅展示了印江人民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更讓觀眾在欣賞中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與此同時,龍津街道則以省級非遺印江油紙傘為核心元素,精心編排了非遺舞蹈《傘韻情牽》。舞臺上,雙人舞、女子群舞等多樣化的表演形式將油紙傘的獨特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演員們身姿曼妙,手中的油紙傘仿佛化作了傳遞情感的使者,將印江女子的溫婉大方和油紙傘的雅致韻味完美融合,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
印江市民李昌茂在觀看完表演后激動地說:“貴州村戲,期期都充滿驚喜。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物品,搬上舞臺后沒想到視覺沖擊力那么大。我想這就是非遺的魅力吧,更是傳承的意義所在!”他的這番話道出了許多觀眾的心聲,也表達了大家對貴州“村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與敬仰。
非遺民俗節目《元宵觀燈》。
來自湖南的游客付媛則表示:“五一來梵凈山旅游,這場觀演真是錦上添花。山上風景秀麗,山下文化璀璨。西線梵凈山,真的值得一來!”
隨著節目的深入,情景劇《書院薪火》、山歌短劇《月照吊腳樓》、非遺舞蹈《報福報喜》《土家擺手震山谷》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僰牌生輝》等精彩節目接連登臺亮相。這些節目以其原創性和民族性吸引了觀眾的眼球,讓觀眾在欣賞中領略到了印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性和獨特魅力。
其中,《僰牌生輝》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內涵贏得了觀眾的青睞。該節目將省級非遺僰牌與珠算相結合,通過精彩的表演和解說,展現了古代土家人的智慧與才情。觀眾們在欣賞中不僅領略到了這項古老技藝的獨特魅力,更對僰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印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僰牌生輝》節目總負責人田卯英表示:“僰牌作為省級非遺,與當地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曾經給印江民眾帶來了無數的歡樂和慰藉。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表演,能夠引導民眾正確看待僰牌的價值,將其視為一種健康、積極的娛樂方式,而非賭博的工具。”她的這番話不僅表達了對僰牌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更寄托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健康發展的美好期望。
非遺民俗節目《元宵觀燈》。
據了解,今年印江以“村戲”為媒,在縣城搭建起了群眾舞臺,讓鄉鎮牽頭組隊,深度挖掘鄉村人才,村民自愿報名參與。這種群眾廣泛參與的模式不僅激發了村民們的文化熱情,更讓貴州“村戲”成為了印江自治縣文化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
從貴州村戲第一季第一期開始到第八期擂臺賽結束,短短200余天內,這場盛大的“村戲”活動便獲得了全網超8個億的關注度。這一數字不僅見證了貴州“村戲”的火爆程度,更凸顯了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和廣泛影響力。
貴州村戲總負責人余維在談及未來的發展規劃時表示:“第一季是一階段的結束,但全新的第二階段也即將起航,第二季貴州村戲,會是全新的舞臺、全新的較量、全新的交流,但不管怎么改變,貴州村戲的使命始終如一,那就是不遺余力地展現民俗魅力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圖 王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