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和陳賡,同為開國大將。并且這兩人在民間的知名度,要高于其他大將。解放戰爭中有一支陳粟大軍、還有一支陳謝大軍,兩支大軍打得敵人聞風喪膽,幾乎無人不知:陳粟中的“粟”,就是指粟裕;而陳謝里的“陳”,則是陳賡。所以歸根到底,這兩位將軍是以過人的戰功戰績,得到后輩敬仰稱頌。
并且粟裕、陳賡兩人,還是一對摯友,這也許就是名將間的惺惺相惜之情。早在1927年南昌起義時,他倆就是起義部隊中的基層軍官,陳賡在20軍擔任營長、粟裕則是11軍里的一名班長,只不過那時候彼此還不熟悉。真正互相認可,是在十幾年后的解放戰爭期間。
1948年中原和華東戰場連續爆發兩場大戰:豫東戰役和淮海戰役,都可以算是粟裕軍事生涯中的名局,這時他已經成為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屬于我軍戰區級的重要軍事主官,職級反超陳賡。
豫東戰役期間,陳賡所部作為兄弟部隊,積極配合華野主力的作戰行動,指揮部隊牽制國民黨軍,確保粟裕取得豫東大捷;而淮海戰役打黃維兵團,粟裕又給中野推薦了土工打法,最終突破了黃維的汽車防線,陳賡對粟裕的謀略、經驗稱贊不已。
通過這兩次密切配合,兩位將星彼此欣賞,逐漸成為了好朋友。而在建國之后的一段時間,他倆更是在解放軍總參謀部直接共事,粟裕擔任總長、陳賡則是第一副總長,經常一起切磋軍事觀點和戰術,那段日子他倆相處得極為愉快。
但五十年代后期,兩位戰功赫赫的名將,卻都意外地“閑”了下來。
1957年后,陳賡兩次心梗發作,都是在鬼門關前被搶救回來。中央非常關心陳賡的身體,為了保護這位棟梁之材,暫時不再讓他從事高強度工作,轉而以休養治療為主。
粟裕則是受到58年軍委擴大會議部分議題的沖擊,不能繼續擔任全軍總參謀長了。他被降職調往軍事科學院,在葉帥手底下工作。不過,那次針對粟裕的批判是錯誤的,多年后大將被恢復了名譽。
1961陳賡在上海調理身體時,組織分了一套別墅供他居住,條件很不錯。這段時間粟裕恰巧也在上海。他雖然掛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但工作并不繁重,加上美尼爾綜合癥一直未完全治好,所以也被安排到上海休養一段時間。
陳賡得知粟裕來了,感到非常高興,他倆在上海見了幾次面,一起敘舊聊天。陳賡雖然患病,但幽默風趣的特點沒有絲毫改變。有一天,他突然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粟裕說:你住的那套房子太小了,不像回事,既然你的官比我大,我就把自己的別墅讓出來,給你住!
其實這時候的粟裕,職級不比陳賡高,粟裕早已不當總參謀長了,談不上“官大”。兩人雖然都還掛著國防部副部長的名,但因為各自的實際情況,也不具體從事相關工作。陳賡之所以會這么說,是隨口找了個由頭,勸粟裕住好一點的房子,老戰友的感情是很真摯的。
因為只是臨時來上海住一段,所以粟裕的住所沒有陳賡那邊條件好,倒也沒什么。粟裕性格謙和,陳賡講的話令他感到溫暖,但他卻不會接受,只是感謝陳賡的好意,說自己習慣住得儉樸一點。陳賡很了解粟裕,聽罷也便不再堅持。
令人遺憾的是,就在這次會面后不久,陳賡大將第三次心梗發作,在58歲的年紀驟然離世。聞知噩耗后粟裕傷心痛哭,親自參加了好友的追悼會,送他最后一程。
陳賡病逝后的那段日子,粟裕經常對著他的遺像發呆,回想起曾經在總參共事的時光,不禁黯然神傷。在軍事科學院院長葉劍英元帥的關心下,粟裕才逐漸走了出來。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