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從軍營到警營,他脫下軍裝換上警服,扎根基層19年,總結了一套“勤嚴善”三字經工作法,成為群眾心中的“貼心人”。他叫陳興華,是重慶市璧山區公安局璧泉派出所養魚社區警務民警,他把“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誓言織進了時光的經緯。
“哪里有矛盾,我們就到哪里去。”作為一名社區民警,陳興華每天面對的不僅是家長里短的糾紛,還有突發事件的處置、安全隱患的排查等各種工作。無論是烈日炎炎的夏日,汗水浸透了他的警服,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天,冷風刮紅了他的臉頰,他的身影總是奔波在社區的各個角落。
勤走訪 鐵腳板走出民情賬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但陳興華始終將群眾需求放在首位。日常工作中,他堅持“腿勤、嘴勤、手勤、腦勤”的工作模式,走遍養魚社區的每一條街巷,入戶走訪260余戶,采集流動人口信息2600余條,用紅藍筆標注每家特殊情況。哪家有什么困難,哪家有什么矛盾,陳興華都放在心上。
近兩年,陳興華參與值班190余天,接處警800余起,調解矛盾糾紛360余起,檢查行業場所280余家次,發現安全隱患20余起,督促整改20余起,聯合學校、醫院開展反恐演練10余次,織密安全防護網。“有陳警官在,我們心里踏實!”養魚社區的居民們這樣評價他。
如今,無論是鄰里糾紛還是家庭矛盾,只要陳興華一出現,大家心里就有了底。他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戶居民的情況,仿佛一本社區的“活地圖”。
嚴防范 筑牢反詐“防護網”
“大爺,騙子們花樣翻新得太快,陌生人邀您進群或者買保健品,可千萬別信,這都是騙子的套路。”
“網上投資理財一定要謹慎,拿不準的隨時問我,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別讓騙子給騙了……”
這樣的對話,陳興華在入戶走訪時幾乎都在不停地重復。在防范犯罪工作中,他堅持“預防走在發案前”的理念,針對轄區治安特點打出組合拳。遇到高發詐騙類案件,他聯合社區網格員、物業人員及志愿者,通過“掃樓入戶+集中宣講”方式開展“沉浸式反詐”;轄區內人員結構復雜,且老人、流動人口眾多,這類人群的防騙意識較為薄弱,他通過入戶宣傳、設置講座、宣傳攤點、發放反詐宣傳彩頁等形式進行宣傳,并在轄區張貼警民聯系卡,以便大家及時咨詢,防止被騙。
在反詐工作中,陳興華始終沖在最前線。2023年的一天,市民朱女士遭遇“軟件扣費”騙局,正準備向騙子提供驗證碼時,陳興華通過警社聯動機制,與網格員迅速趕到她家中,及時制止了轉賬操作,成功保住了她銀行卡內的5萬元存款。這樣的故事在陳興華的工作中并不少見,他用實際行動守護著群眾的“錢袋子”。
善化解 熱心腸解民煩心事
作為一名基層老民警,陳興華具有豐富的矛盾調解經驗,他將傳統“滅火式調解”升級為“源頭治理系統工程”,把調解觸角延伸至矛盾突出的醫患糾紛,牽頭建立“警醫驛站”,創新運用“云聯調”機制,創新構建“警醫聯動—法律援助—人文關懷”三維調解體系,將法律咨詢、醫療責任評估、心理疏導等服務前置到診療環節。“警醫驛站”啟用以來成功化解醫患糾紛30余起,醫院盜竊、醫托案件同比下降64.7%,患者安全感顯著提升。
十九年光陰,陳興華把軍人的熱血鍛造成警徽的溫度,用腳步丈量社區,用真心贏得信任。在先后獲得1次個人三等功、5次優秀公務員、8次個人嘉獎的背后,是他對“忠誠擔當、履職盡責”的生動踐行。
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日復一日的堅守。陳興華以社區為家,以責任為盾,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故事,成為璧山人心中的“平安守護者”。(文/璧山區公安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