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最近被胡錫進「討伐」了,因為董明珠說,“絕不用海歸派,只在國內高校里培養自己的人才”“海歸派里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
咋說呢,我自己也在國外讀過書,我覺得董明珠這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不至于就上升到那么高的高度。
先看看反駁董明珠的說法。
第一類,錢學森論。
說,“兩彈一星”的功臣里就有很多海歸,包括錢學森,還有鄧稼先。
那這說法的問題是什么?時代不同了。
以前出國的那真的是人才,不論是錢學森時代還是八九十年代,能出去的都是很強的人;而現在一些出國讀書的人,就是普通人,只不過家里稍微有點錢而已。
最直觀的案例,有個行業叫留學中介,就連個人簡歷都需要花錢找人來幫忙寫,那你說這樣的人出國以后就會突然變得很厲害么?
留學中介的產值大家知道是多少么?光針對美國這個國家,就是35億元……
所以我的觀點是,如果在國內大學也很厲害,那出國就是追求更好的個人選擇;但如果出國只是因為在國內比不過別人,把出國當退路,那就沒資格和鄧稼先們放在同一個話語體系下討論。
舉個例子,有個求職者,在國內讀的985大學,出國去的哈佛、耶魯、劍橋、帝國理工、MIT這類的學校,那你說句是個人才,沒問題;但如果是國內高考都沒參加,出國讀幾年語言學校,然后混個大家名字聽都沒聽過的大學,回來也覺得自己是個人才,那只能說「鍍金」概念上頭了。
第二類,抓間諜論。
我非常反感什么事情都往『間諜』上引導的,畢竟咱們過了那個大批判的年代。
但好玩的是,這話胡錫進可不應該說,因為他自己就是扣帽子的大師。
咱們就事論事,公安部經常公布發掘的間諜案,很多的確就是海歸派。
比如2022年的高校海歸教師間諜案,比如2023年的某軍工領域海歸專家案,2024年的某科研院所留學生偷送情報案,再比如就前段時間不久,央視還專門報道的,留學博士間諜案……
國內大學畢業生,有沒有被策反的,也有,但大量的案例都證明,留學期間是國外機構接觸、誘惑、滲透、發展的機會。
所以董明珠那句「海歸派里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問題不大。
這里可能還有一個大家不太留意的關鍵點就是,格力,其實有很多軍工項目,涉及軍工、邊防、基建等關乎國家機密和核心數據安全。
當然還是那句話,董明珠的話有沒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有。
一棍子打翻一船人的行為,咱們肯定是要批判的。
比如我是四川人,四川也出過間諜案,那如果某家企業說以后四川人都不能用了,因為里面有間諜,那我肯定不爽。
但我覺得對董明珠的批判也不至于上升到這個高度,胡錫進來了,新京報也批了。
我覺得更應該做的,其實是給全球大學,建立一套由中國人制定的評判標準,來方便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做對標。
什么意思呢?
現在市面上的各種排行榜,要么是美國做的,要么是英國做的,還經常有花錢買排名的丑聞爆出來。
這就導致,國內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其實并不清楚海外院校的質量到底如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