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著談著,后院就著火了?
近日,就在美伊第三輪核問題間接談判正在進行時。
伊朗南部霍爾木茲甘省,阿巴斯市沙希德拉賈伊港口發生了劇烈爆炸。
截至4月27日,已造成至少14人死亡、750人受傷,6人失蹤。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第一時間發聲,對遇難者表示哀悼,并要求徹查爆炸真相。
根據阿拉比亞電視臺報道,爆炸后港口上空飄散著典型的氮氧化物紅煙。
這種化學反應表明,爆炸極可能涉及導彈燃料,而非普通石油罐泄漏起火。
更讓人警覺的是,沙希德拉賈伊港并不僅僅是一個普通商港。
據伊朗官方伊通社數據顯示,該港口占伊朗非石油貨物進出口總量的55%以上。
此外,該港口還承擔著伊朗85%以上的集裝箱裝卸任務。
并且一旦霍爾木茲海峽局勢緊張,沙希德拉賈伊港就是伊朗封鎖波斯灣的前線基地之一。
所以沙希德拉賈伊港至關重要。
而提到沙希德拉賈伊港,就繞不開以色列的身影。
以色列和伊朗是宿敵。
早在2020年5月,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就曾通過網絡攻擊。
導致沙希德拉賈伊港陷入大癱瘓,貨物積壓數日,重挫伊朗外貿。
雖然當年以色列未正式承認,但多方證據直指特拉維夫幕后操作。
并且,以色列不愿意看到美伊和解,所以策劃過5月襲擊伊朗核設施的方案。
但當時遭到特朗普反對而不了了之。
這些前科,讓外界在本次爆炸發生后第一時間就聯想到以色列。
尤其是在美伊談判的敏感時刻。
若有人想攪局、破壞協議,那以色列的可能性非常大。
與此同時,英國、法國、德國在爆炸后的24小時里,集體保持低調。
沒有譴責,沒有指責,只有一份含糊的聲明,表達了“對局勢的關注”,并呼吁保持克制。
這可能是因為歐盟希望通過支持美伊談判,打開伊朗能源市場,為自身經濟找到新出路。
因此,面對這樣一起可能改變中東局勢的大事件,歐洲選擇了謹慎冷處理。
以色列國家團結黨領導人:甘茨
目前伊朗政府發言人表示:事件調查仍需時日。
雖然結果還沒出來,但可以肯定的是,
這場爆炸,應該不會那么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