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的鄉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溪水潺潺的美麗畫面……昌江縣的鄉村新貌離不開該縣在鄉村治理模式上的創新。
2022年以來,昌江縣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清單+積分”治理模式。2023年,昌江縣在全縣82個村(居)推廣并深化“清單積分制”治理模式,在鄉村治理方面探索出了一條特色發展道路,并成功躋身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行列。
黨員主動作為
在昌江縣,“清單積分制”猶如一個無形的指揮棒,讓所有的黨員干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過去,有的黨員干部只是坐在辦公室里遙控指揮,缺乏深入調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昌江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孫如洪表示,鄉村治理的關鍵在于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如果黨員干部工作動力不足,接下來的工作也難以推進。
2022年,昌江縣創新性地建立了以“清單積分制”為核心的多元參與機制,設立《黨建引領清單》《公共服務清單》《鄉村發展清單》《村民行為清單》四張清單。這一舉措不僅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向縱深發展,也讓黨員干部更加明晰工作的職責。
昌江縣叉河鎮排岸村運用“清單積分制”進行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紅陽村是叉河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也是昌江縣推廣新模式的試點。長期以來,村內道路狹窄,幾乎只能供行人和摩托車通行,交通不便的問題成為制約村莊發展的重要因素。
為解決這個“行路難”的問題,紅陽村決定以“清單積分制”為契機,并制定了《黨建引領清單》,用以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動作用。
在一次黨員大會中,紅陽村黨支部聚集了村里所有黨員干部,讓大家集思廣益,談一談解決問題的可行性辦法,經過一番討論,村黨支部將“黨員引導村民自愿拆舊用于擴寬道路”“道路擴建硬化項目實施”“基礎設施資金支持”等具體事項分別納入村里黨員干部的履職清單,每項工作清單設定量化標準并賦予分值,將村干部日常履職的表現納入清單積分管理。
“積分管理與‘評優’‘績效考核’直接掛鉤,這一舉措也直接推動了黨員干部俯下身子干實事。” 紅陽村黨支部書記劉國平表示。
在紅陽村黨員干部的不懈努力下,該村爭取行業部門資金200多萬元,硬化了3條道路,總長度達2000多米。如今的紅陽村,路寬了,業興了,群眾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昌江縣通過‘清單積分制’的實際應用,將積分與村干部的績效考核緊密掛鉤,并將其納入十星村‘兩委’考核內容,讓積分成為評價村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有效解決了村干部不會干、不想干問題。”孫如洪表示。
村民主動參與
昌江縣實行的“清單積分制”,不僅激勵了黨員干部,還帶動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
這些年,昌江縣通過“清單積分制”引導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等各類事項,明顯提升了鄉村治理效能。
行走在烏烈鎮峨溝村,道路寬闊整潔、墻繪明艷鮮亮、庭院舒適宜居,這與幾年前的村容村貌大相徑庭。
“過去的峨溝村,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尤其到夏天,味道更是刺鼻難聞。”峨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崗表示,“要讓‘清單積分制’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讓村民動起來。”
為了激發村民的參與熱情,峨溝村黨支部以“清單積分制”為契機,制定了村民參與各項事務的積分規則,設置清單積分內容、量化標準,讓村民可以通過履行“村民行為清單”獲得的積分,到積分超市兌換生活用品。
在“清單積分制”激勵下,昌江縣烏烈鎮峨溝村村民自覺打掃衛生、美化庭院。
“這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大家紛紛投身到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保護環境的意識也比之前強了?!崩顛彵硎?。
在積分制的推動下,村民自發組織起來,開展了一場扎扎實實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他們清掃街道、清理垃圾、整治污水排放……每一項工作都干得熱火朝天。
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村道干凈整潔、垃圾不見了蹤影、污水得到了有效處理,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峨溝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產生蛻變的不僅是峨溝村,昌江縣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將農戶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成效納入積分管理,積極引導村民參與創建活動,一批又一批的靚麗村莊脫穎而出。
“推行積分制可以讓村民更加團結。”石碌鎮香嶺村駐村第一書記陳海進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自從村里引入“清單積分制”模式后,黨組織能夠第一時間帶動群眾,村里的許多工作開展也更順利了。
每逢雨季,石碌鎮香嶺村經常排水不暢,這曾是村里多年來的“痛點”。在村里財政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香嶺村黨支部通過“清單積分制”號召村民參與,其間,有80余名村民主動投工投勞,甚至有6戶村民主動退讓自家土地用于建設擋土墻,香嶺村統籌村集體資金3.5萬元購買水泥、石料等建材,采用農戶投勞的方式,最終以低成本修建了擋土墻,有效解決了排水不暢這一難題,香嶺村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清單+積分”治理模式的意義。
在“清單積分制”的激勵下,昌江縣的鄉村已從“臟亂差”向“整潔美”轉變,農村群眾也從“站著看”向“一起干”轉變。如今,昌江縣擁有3個全國文明村鎮、15個省級文明村鎮、13個和美鄉村、136個清潔鄉村。
智能增效管理
加強鄉村治理,對于維護農村穩定、促進農村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為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昌江縣創新開發了讓鄉村治理“智慧化”的“清單積分制”管理系統。
“小程序就像我們的日記本,平時的工作都會記錄進去,我們也不怕忘事了,打開它,就能清楚知道自己一天的工作任務?!?劉國平有感而發,“對于村民分值的處理,小程序也大大減輕了文字和統計工作的負擔,讓我們能夠騰出手來干更多的事情。”
在昌江縣的鄉村治理智慧化系統小程序上,村干部可以實時記錄和查詢清單情況,村黨支部定期召開會議、干部履職積分等情況也在小程序上一目了然,系統還可以按照積分進行排序,有助于干部之間形成良好的比拼氛圍。
數字化的管理不僅讓黨員干部日常履職更有效率,也方便了村民的參與。
邢愛平是叉河鎮排岸村村民,主要從事芒果、圣女果種植,對村里推行積分制這一事,一開始,邢愛平不以為然,但自從積分兌換制度與小程序緊密結合后,邢愛平就不再像之前那樣“排斥”,而是積極參與其中。
“現在我們日常打掃清潔后,就會拍張照片上傳到這個積分小程序,簡單又方便,還能領積分兌換生活用品。”邢愛平說,村民通過手機可以在小程序上實現線上申請積分,了解積分的具體情況。
為了實現“清單積分制”的透明化和公開化,昌江縣按照方便村民的原則,依托現有小賣部、便利店等建立35個村級積分兌換超市,實現積分兌換常態化。在積分兌換超市,商品以積分形式明碼標價,農戶通過小程序中的在線商城選擇兌換米、面、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然后到積分超市或集中兌換點出示二維碼,現場領走兌換商品。
參加村莊事務獲得積分,打掃村莊衛生獲得積分,外出務工的青年往家里寄錢可以獲得積分,孩童參加村里的課外學堂活動也獲得積分……如今,村民參與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全縣82個村(居)農民參與率都達80%以上。
“我們將持續深化‘清單積分制’,不斷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實現鄉村治理的精細化、科學化,為鄉村振興賦能。”孫如洪表示。
(供稿單位: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
來 源:《中國鄉村振興》雜志2025年第8期
總監制:姚卜成
監 制:韓世雄
編 輯:張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