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好房子"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實施進入倒計時階段,北京市場已呈現政策聯動效應。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在傳統銷售旺季"小陽春"期間(3月1日至4月26日),北京新房累計成交7855套,相較于1月和2月的總成交量增長了55.92%,環比同期增長超五成。其中,部分符合"好房子"新政的項目搶跑成為關鍵。
盡管《住宅項目規范》正式實施尚待5月1日,北京新房市場早已提前掀起"前置性"產品更迭,北京商報記者近期走訪發現,得房率、層高、功能陽臺等硬核指標成為購房者關注的焦點,部分項目得房率更是高達100%,收獲購房者青睞。業內專家分析指出,當"好房子"項目得房率競爭觸及天花板,住宅產品硬件標準趨近同質化,公共空間品質提升正成為差異化競爭新賽道。
成交:網簽增長已定,長尾效應可期
作為房地產市場銷售旺季的3月及4月,北京新房市場呈現傳統旺季特征。北京商報記者統計,3月1日—4月26日,北京新房累計網簽量達7855套。盡管4月尚未結束,但與1月和2月累計成交的5038套相比,已經實現了55.92%的顯著增長。其中,部分符合"好房子"新政的項目搶跑成為關鍵。
在網簽增長率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隨著部分"好房子"項目搶跑入市,受"小陽春"行情帶動的購房成交熱度,有望在后續的網簽數據中進一步得到體現,長尾效應可期。
隨著"好房子"項目的集中入市,在與存量項目的競爭中明顯更具優勢。北京商報記者與一位購房者溝通了解到,去年底,該購房者因家中二胎的出生,現有80平方米的房屋無法滿足居住需求,所以萌生了換房的想法。彼時,該購房者看中了建投國貿?瑨上139平方米戶型,在與銷售人員溝通過程中得知得房率84%,然而與該項目相鄰的北京城建國譽頌得房率高達100%。其坦言,同樣預算下,這里能獲得多一間兒童房的功能空間,對二孩家庭而言是剛需中的剛需。
在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看來,存量項目若要在競爭中突圍,需重新審視市場策略。她表示,存量項目可通過價格調整與競品形成錯位競爭,或等待區域內相鄰項目完成去化后,使得兩者總價區間重疊度相似的房源進一步降低,避免形成直接客源爭奪的競爭態勢。此外,通過多元化營銷手段清倉庫存,為后續市場布局騰出資金與空間。
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認為,當前市場環境下,"好房子"的集中入市,的確為新房市場注入了新動能與新亮點。這類產品通過空間利用率的突破和居住體驗的升級,有效激活了新增購買力及潛在改善型需求。使得房地產交易活躍度顯著提升,形成了供需兩端的良性互動。
購房者關注:高得房率成首選
4月北京新房市場"小陽春"行情持續發酵,即便工作日期間多個熱門項目售樓處仍現人流高峰。
北京商報記者在中海麗金府看到,雖然該項目并未正式開盤,但是該項目已吸引多組購房者前來看房。根據中海麗金府銷售王東升的統計,4月以來工作日日均到訪量可達70組,休息日到訪量日均在150組。
按此計算,一周7天日均可達93組客戶。高頻帶看導致銷售人力趨緊,未預約客戶常需與其他購房者共享置業顧問服務。
該項目受到追捧的背后,一部分源于地段優勢——西南二環外麗澤商圈內。此外,按照"好房子"標準打造也是最為重要的原因。
王東升表示,130平方米戶型得房率達94%,160平方米戶型達90%,較周邊端禮著、北京潤府等競品高出7—15個百分點。
以中海麗金府130平方米戶型測算,購房者實際獲得使用面積較周邊競品可多獲約17—27平方米,相當于用同等預算獲得更大居住空間。
同為麗澤區域即將在5月開盤的中海麗澤叁號院,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是工作日但現場洽談區及沙盤處仍有多組前來看房的購房者。其中,一組購房者告訴記者,該項目139平方米及114平方米戶型得房率也均為90%以上,與中海麗金府基本一致,所以最終購買哪家項目,還要看優惠后的價格做決定。
3月31日,住建部發布《住宅項目規范》國家標準,為住宅品質劃定硬性指標。政策導向下,北京新房市場掀起"品質提升"熱潮,得房率、層高、陽臺配置等核心參數成為開發商競逐焦點。
位于通州的北京城建國譽頌通過將陽臺、挑空、設備平臺等空間進行玻璃外封一體化設計,使得該項目實現得房率100%的極限值。
北京城建國譽頌銷售李偉江表示,"好房子"標準允許封閉陽臺按投影面積1/2計入容積率,這意味著購房者能獲得更多的使用空間。
此外,招商蛇口北京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客戶在購房過程中更關注于未來的生活方式和居住質量,對戶型設計、精裝配置、小區公區的品質等關注度明顯提升,年輕人對于建筑美學的要求和收納體系的設計更加關注。
郭毅指出,區域市場中得房率更高的"好房子"項目,往往能實現營銷破局。這類產品通過空間利用率的提升,強化了居住體驗感。此外,以海淀為代表的核心區域,雖未放寬得房率審批標準,但其憑借較好的客戶基數、優越的區位條件、成熟的產業配套及便捷的軌道交通資源,持續保持市場需求端的強勁態勢。購房者對區域未來價值潛力的認可,疊加當下旺盛的改善型需求與強勁的購買力支撐,也使得多數項目實現快速去化。
新賣點:公共空間成"好房子"殺手锏
當"好房子"標準成為行業共識,新項目憑借高得房率、3米層高、功能陽臺等硬核指標持續沖擊市場,倒逼存量項目加速迭代。
但不容忽視的是,當越來越多符合"好房子"標準的項目入市,率先"吃螃蟹"的項目具備的設計優勢正逐步被后續跟進的項目所抵消。例如目前在售的"好房子"項目招商云璟攬閱、中海麗金府、北京城建國譽頌等產品之間的"品質同質化"競爭也將愈發激烈。
盡管"好房子"項目相比存量房項目,即早于"好房子"標準發布前入市的項目,具有明顯優勢,但當"好房子"項目得房率觸及天花板,且室內精裝標準日趨同質化時,未來競爭的主戰場或將轉向社區公共空間的價值挖掘。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傳統小區受限于開發年代,普遍存在社區入口設計平庸、會所功能缺失、地下車庫建造標準較低等問題。此外,歷經十余年甚至更長的使用周期后,早期項目園林景觀年久失修,公共空間品質折損嚴重。
在此背景下,房企若要激活改善型需求,推動購房者"賣舊買新"的消費升級,除保持住宅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外,更需在社區公共空間領域構建代際優勢。
在郭毅看來,目前公眾對"好房子"的認知往往局限于得房率指標,而"好房子"更深層的突破方向在于公共空間品質的提升。她表示,核心在于通過會所、風雨連廊、沿街商業及架空層等多元空間的重構,實現社區生活場景的有機共生。
正如郭毅所言,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多數"好房子"項目已經開始著手打造公共空間的建設。例如,北京城建國譽頌小區內設有藝術連廊,可供業主會客或舉辦活動,打造社區社交場域。中海麗金府以及中海麗澤叁號院在3號樓1層分別配置600多平方米以及400平方米的架空層用作泛會所。
謝逸楓指出,"好房子"項目想在競爭中更好地去化,需要調整產品規劃設計,將健康、環保、智能等理念融入產品里,憑借高性價比、較好的產品力形成真正的競爭優勢。
北京商報記者 王寅浩 李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