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漲工資之后,是該走還是該留呢?實際上,部隊漲工資對于符合退役條件的官兵來說,多少會產生一定影響。漲工資是大家都期待的事情,要是今年剛漲,那么在年底面臨走留問題時,大家肯定會有所考量。畢竟漲工資后,退役的念頭肯定會出現,因為漲的工資會算入復員費、退伍費等結算項目中,能多拿一定的錢。
比如說,我2008年上半年正營職復員的時候,我的復員費計算基數是按2008年3月份的基數來算的,結果2008年7月份就漲了工資,一下子漲了兩千多塊。所以先漲工資會影響走留決策,要是后漲工資情況就不好說了。
但我覺得,核心是不能只算經濟賬。剛漲了工資就想著走,多賺點錢,可工資漲了,為啥不多干呢?工資沒漲之前都在干,漲了工資反而不干了?所以對于經濟方面的考量,還得客觀、全面地看待。再者,從核心層面來講,即便漲了工資想走人,個人需求也得服從于部隊建設的需求,不是說想走就能走的。
很多戰友對我干了九年就調正營,調完不到一年就復員走了感到奇怪,覺得肯定是受了什么處分。其實大家想多了。
第一,我軍校本科畢業,在西藏工作了將近十年,以前好像有個八年的基礎要求,就是說要走的話,得八年以后再說。
第二,大家只看到調正營剛一年我就走了,覺得不合適,可實際上我從副營到正營,在大機關里花了三年多時間。要是在基層連隊,兩年副營肯定就能調正營了,所以從副營到正營我一點便宜都沒占到,一點實惠都沒撈著,我調副營、調正營都是正常晉升,包括我的軍銜也是正常調,沒占啥優勢,所以只是一個正常的復員選擇。
當然,在走留問題上,特別是工資調整之后,家庭因素也是戰友們要考慮的,子女教育問題同樣在考慮范圍內。比方說我選擇復員,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家庭。但最最核心的,還是要把部隊建設放在第一位。現在待遇好了,大家在走留問題上考慮得就多了。
我父輩他們當兵那會兒,我父親1964年當鐵道兵,1969年退伍,在那個年代,當義務兵就相當于家里有人出去工作了,義務兵的津貼還會往家里寄錢,有個工作就開心得不得了。現在大家待遇這么好,還東想西想的。客觀來講,現在義務兵津貼、軍官軍士的工資待遇確實不錯,而且部隊建設本身也很好了,不管是硬件、軟件,還是交通方面。
以前我們在西藏,2008年我離開的時候,交通方式一個是飛機,第二個是鐵路剛通不久,現在飛機、動車、高速啥都有,太方便了。所以條件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差。國家大力發展部隊建設,對軍人以及軍人家屬的關愛和待遇都有了很大改善。所以,工資漲了,大家更應該踏踏實實地干,別急于在留和走之間糾結,先留下來好好干,沒什么可說的。
大家對此怎么看呢?請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系作者綜合公開信息分析,只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或者決策建議,具體政策和信息以官方發布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