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儲能技術作為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和高效利用的關鍵,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的發布,標志著儲能領域人才培養被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在這一大環境下,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應運而生。
西安交通大學憑借在能源領域的深厚底蘊,響應國家號召,率先在國內乃至世界開設了首個“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彰顯了該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擔當,更為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的培養開辟了新路徑。
為了建設好這一專業,西安交通大學傾注了大量心血。從整合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物理學、化學等七大優勢學科的辦學資源,到深入研究制定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從組建高水平教學團隊,到確定高水平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每一步都凝聚著西安交大人的智慧。值得一提的是,該校還預留了充足的發展物理空間,為儲能班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在專業建設過程中,西安交通大學緊密貼合能源發展現狀,通過打破學科壁壘,形成多學科聯合共建儲能專業的本、碩、博貫通培養新模式,為學生提供寬廣的知識視野和深厚的學術底蘊,更為他們搭建通往未來能源領域的橋梁。在這里,學生將接受到涵蓋熱質儲能、儲能系統、電磁儲能等多個模塊的全方位教育,培養成為站在世界儲能技術前沿、勇于創新的技術帶頭人和具有宏觀戰略思維和市場思維的復合型管理人才。
并且,西安交通大學儲能班在人才培養上采取“通專融合”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大一學生接受儲能專業通識教育,大二則根據個人意愿和綜合成績進行模塊分流,進入相關學院進行模塊課程學習。靈活的人才培養機制,不僅保證了學生專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更為他們提供了根據個人興趣和職業規劃進行個性化發展的空間。
更為可貴的是,西安交通大學儲能班在產教融合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效。依托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該校與華電集團、華能集團、國家電網等一大批儲能領域龍頭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這些企業不僅為儲能班提供實踐實訓平臺和就業機會,還通過企業導師聯合培養等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與行業前沿技術接軌的寶貴機會。
在“雙碳”目標的宏大時代背景下,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西安交通大學儲能科學與工程班(儲能班)以前瞻的專業設置、雄厚的教學資源、靈活的人才培養機制和緊密的產教融合合作,成為廣大考生追求未來能源夢想的理想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