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夾層是一種嚴重的腦血管疾病,患者顱內動脈血管壁內膜出現破損,血液進入血管壁中層形成假腔,導致血管狹窄、閉塞或動脈瘤樣擴張。這種病變可能引發頭痛、肢體麻木、言語障礙等癥狀,嚴重時會造成腦出血、腦梗死,危及生命。早期治療方案中開顱手術是主要治療手段之一。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微創介入治療逐漸成為顱內動脈夾層的重要治療選擇。顱內球囊擴張導管作為介入治療的關鍵器械,其應用推動了夾層治療從開顱手術向微創手術的轉變。
在傳統介入治療過程中,導絲和導管的交換操作較為頻繁,過程中可能增加血管內皮損傷的風險,延長手術時間,甚至導致血栓形成或血管痙攣。而現代顱內球囊擴張導管在設計上進行了優化,實現了 "零交換" 技術。這類導管通過人體自然血管通路,將球囊輸送至顱內病變部位,通過球囊擴張重塑血管結構,恢復正常血流。該技術通過一體化設計,使球囊與輸送導管、導絲之間能夠協同工作,在到達病變部位后,無需頻繁更換器械,即可完成擴張和后續治療操作。
顱內球囊擴張導管的結構設計充分考慮了顱內血管的解剖特點。顱內血管路徑迂曲、管徑細小,對器械的柔韌性和推送性要求極高。導管材質要柔軟且具有一定支撐力的材料,能夠順應血管彎曲走形,減少對血管壁的機械刺激。球囊部分具備良好的順應性和耐高壓性能,在擴張時能夠均勻施加壓力,使狹窄或夾層部位的血管壁逐步擴張,恢復管腔直徑,同時避免因壓力不均導致的血管破裂風險。
在治療顱內動脈夾層時,通過股動脈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將導引導管送至頸部大血管。在影像學設備的引導下,將顱內球囊擴張導管沿導引導管緩慢推送至病變的顱內動脈附近。通過體外加壓裝置向球囊內注入液體,使其膨脹擴張。擴張過程中,球囊對夾層假腔形成壓迫,促使內膜貼合,恢復真腔血流。整個過程無需更換導絲或導管,減少了器械與血管壁的接觸次數。
與傳統開顱手術相比,基于顱內球囊擴張導管的微創治療具有顯著優勢。首先是創傷小,手術僅在股動脈處有一個微小穿刺點,避免了開顱帶來的大面積組織損傷?;颊咝g后恢復快,多數情況下無需長時間臥床,減少了感染、深靜脈血栓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手術時間縮短,"零交換" 技術簡化了操作步驟,減少了器械在血管內的操作時間,降低了術中風險。對于高齡、身體狀況較差或合并多種基礎疾病的患者,微創手術的耐受性更好,擴大了治療的適用人群。顱內球囊擴張導管不僅適用于顱內動脈夾層,還在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狹窄等疾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動脈瘤治療中,球囊可輔助彈簧圈栓塞,通過臨時阻斷血流或重塑動脈瘤頸,提高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對于腦血管狹窄,球囊擴張可直接開通狹窄部位,改善腦血流灌注,預防腦梗死的發生。其多樣化的臨床應用,得益于導管設計的靈活性和功能性。
盡管微創手術創傷較小,但后期仍需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定期進行影像學檢查,評估血管恢復情況。在生活方式上,應注意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戒煙限酒,適當運動,以降低血管病變復發的風險。從開顱手術到微創手術,從頻繁器械交換到 "零交換" 技術,顱內球囊擴張導管的應用標志著顱內動脈夾層治療進入了新的階段。
這種轉變不僅體現了醫學器械的創新,更反映了精準醫療和個體化治療的發展理念。隨著材料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顱內球囊擴張導管的性能將進一步優化,為更多復雜腦血管病變的治療提供安全有效的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