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現(xiàn)代藝術宗師林風眠誕辰125周年,4月27日,“益起風眠”人文藝術與生命關懷教育公益活動在上海靜安寺大講堂啟幕。林風眠《白紗仕女》《庭園》等18幅經(jīng)典作品在活動中展出。
↑林風眠作品《白紗仕女》
↑林風眠作品《庭園》公益畫展:9幅真跡和AI畫作輝映
在孤獨癥青年的薩克斯演出與林風眠仕女圖數(shù)字畫作的交融呈現(xiàn)下,“林風眠與生命藝術”公益畫展正式開幕。
展覽呈現(xiàn)藝術大師林風眠先生18幅經(jīng)典之作,其中《白紗仕女》《庭園》等9幅真跡原作更是彌足珍貴。《白紗仕女》《庭園》是林風眠巔峰之作,堪稱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最具革新意義的紙本藝術瑰寶,不僅被譽為林風眠藝術生涯中“最經(jīng)典的代表作”,更因其傳奇的流傳軌跡與劃時代的藝術語言,成為學界與藏界長期關注的焦點。
上海福壽園公益發(fā)展基金會為本次公益展覽定制兩幅AI畫作《荷塘》與《荷花》,呈現(xiàn)出林風眠原作中荷葉婆娑、荷花盛開的動態(tài)場景,用科技手段喚醒經(jīng)典畫作新的生命力。
本次公益畫展展出時間為4月27日至30日,后期還將持續(xù)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牧云記書院、生命花店等場所巡回展覽。
在“林風眠與生命藝術”對談講座上,林風眠學生、當代著名藝術家丁立人,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晏可佳,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王邦雄,哲學博士、詩人、策展人劉化童,講座主持人兼策展人屠寧寧等一起探討了藝術與生命教育的深層關聯(lián)。
講座上諸位專家表示,
林風眠是繪畫?師,是杰出的理論家,也是開發(fā)型教育家。在歷時性上,他融合古今(從水墨、寫意、散點透視,到彩墨、表現(xiàn)、焦點透視);在跨文化上,他貫通中西(留法經(jīng)歷為他注?了后印象派、野獸派等早期現(xiàn)代主義的美學特征);他的教育理念也脫胎于此,既反對全盤西化,又反對因循守舊,更是難能可貴。
林風眠墓碑位于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黑白石板相依而立,設計造型極其簡約。碑上沒有簡歷,沒有評價,只有三個字“林風眠”,一切盡由后人評說。
公益捐贈:人文藝術與生命關懷教育
上海福壽園公益發(fā)展基金會、文化藝術界名人后裔及愛心人士分別向上海百寺公益基金會普照教育專項基金捐贈30萬元、20萬元,共同用于開展“益起風眠”人文藝術與生命關懷教育公益項目,覆蓋畫展、紀錄片、公益講座、干預治療、藝術療愈、公益音樂會、圖書館勞動實踐等多個領域。
上海福壽園公益發(fā)展基金會將與上海百寺公益基金會深化聯(lián)動,通過藝術展覽、公益講座、療愈實踐等形式,讓“藝術燈塔”照亮孤獨癥兒童、高齡老人等特殊群體的精神世界,與社會各界一起推動對生命價值的認知與尊重,構建“美善共生”的公益生態(tài)。
上海百寺公益基金會普照教育專項基金向上海閔行區(qū)自閉癥志愿者協(xié)會捐贈人民幣10萬元,向上海中福會養(yǎng)老院捐贈100盒惠明茶(價值人民幣59900元)。上海百寺公益基金會普照教育專項基金、上海福壽園公益發(fā)展基金會、上海市兒童醫(yī)院、上海諾美高級中學、閔行區(qū)自閉癥志愿者協(xié)會5家代表共同啟動“孤獨癥星星的孩子公益計劃”,為特殊群體點亮人文藝術之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