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媒報道近日,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公布了該校研究人員取得的最新成果并表示,幸福感是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但這一因素經常被人們忽視。
研究人員通過對215000名學生進行全面評估發現,雖然標準化測試可以衡量學生的學術技能,但與幸福感相關的因素,如情緒健康、參與度和學習準備等也會影響其學業表現。具體而言,毅力和信心等不僅會讓學生有更好的學業成績,還是激勵學生獲得學業成功的催化劑。
南澳大學教育未來學習變化與復雜性中心研究員麗貝卡·馬羅內(Rebecca Marrone)認為,學生的幸福感與學業成績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幸福感是影響學生學業成功和全面發展的關鍵因素。然而,由于教育系統往往更注重標準化的測試指標,導致幸福感常常被忽視。特別是學習準備,它指的是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做好了學習的準備,這種準備既包括學業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如集中注意力、克服困難以及相信自己能夠獲得成功的能力等。這關乎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動力,只有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幫助學生在學校表現得更好。
馬羅內表示,通過評估2016—2019年南澳大利亞州4—10年級學生的幸福感和參與度相關數據,并對比他們的考試成績等,研究人員發現,學校應打破過去單一關注學生考試成績的模式,轉向更重視學生福祉和學業成就的模式,將這種模式作為全面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研究人員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非常復雜,而且會受到一系列環境和個體差異的影響。當學生身心健康時,他們更有可能積極參與學習,并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但這種關系肯定不是線性的,不能據此推斷成績差的學生幸福感水平低。因此,學校必須超越考試成績,采取更個性化、更全面的方法來支持學生獲得學習的信心、毅力等。學習與成長密不可分,學校必須為二者提供支持。學業成績和學習準備本質上是相互聯系的,有關各方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學術知識,而且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適應力,提升他們的參與度,以確保他們在學校和生活中都能茁壯成長。
在馬羅內等研究人員看來,這項研究強調了全面了解年輕人的重要性。如果心理健康出現問題,他們將無法集中精力學習,也可能與朋友失去聯系。未來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資金用于招募心理健康方面的專家,讓他們在學校內常駐,幫助學生解決各類問題,助力學生取得學業成功。
趙琪/編譯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姚曉丹
新媒體編輯: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