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人的微信群,20塊錢;1000人的微信群,100塊錢……近日法治網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平臺上,發布有大量出售微信群的信息。這些賬號聲稱自己手中有大量優質微信群,領域多種多樣、五花八門,涵蓋寶媽群、模特群、招工群等,還有不少網友在帖子下面留言進行咨詢。
來源:社交平臺截圖
“好多群都是之前通過做活動建的,可以引流粉絲,然后轉讓給有需求的商家和用戶”。平臺上有出售微信群的賬號非常露骨地說道。
也有的賬號表示,自己是幫別人收群,從而賺取相應費用。此外,平臺上還有大量轉讓團長的信息,動輒幾百甚至上萬的數據,引來不少“圍觀者”在帖子下留言詢問。
據了解,除了出售微信群的信息外,平臺上還有大量收購微信群的信息?!白霰=∑返模召彺罅績炠|群?!痹谄脚_上,一些自稱商家的賬號發布信息表示,自己有商品,需要大量群進行運營推廣。
“粉絲活躍度不高的,價錢較低,這些主要被商家用來起群;粉絲活躍度較高的群,價格就比較貴?!庇匈~號告訴記者,之前有很多商家已從他這里購買了微信群,用來做保健品、化妝品等帶貨運營,效果都還不錯。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是網上大量微信群、團長群信息被轉讓、買賣;另一方面,則是關于在微信群里被騙的投訴居高不下。
有網友表示,自己在某群里被騙,拼團后團長卷款跑路。還有的網友表示,群里說可以掃碼有獎勵,結果被騙?!艾F在老有人莫名其妙地拉我進群,有時候群主還會更換,然后群里就會收到大量廣告信息,我懷疑我的信息被別人倒賣了?!本W友李女士說。
實際上,李女士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據媒體此前報道,羅某在網上尋找兼職時,看到一則高價收購微信群的廣告,廣告稱只要動動手指,拉人建群,一兩個月后轉讓群聊,便可獲取高額回報。這讓手頭正緊的羅某頓時心動不已,即使心知對方可能會利用群聊實施不法行為,仍掃描了廣告上的二維碼添加對方為好友,并在對方的指引下,陸陸續續共組建了40余個群聊。1個月后,羅某將建好的群全部賣給對方,非法獲利2000余元。
經審訊,羅某交代自己明知對方收購微信群,是準備利用群聊發布刷單返利、虛假投資理財、虛假貸款等電信網絡詐騙信息,進而實施詐騙,仍按照對方要求建立并出售微信群,并非法獲利。目前,羅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當前出現的網上倒賣微信群等現象,已經影響到網絡安全”?!斗ㄖ稳請蟆仿蓭煂<規斐蓡T、福建省律協副會長、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涂崇禹律師表示。
涂崇禹分析指出,當前微信群、社區團購團長群的隨意轉讓現象已引發多重法律風險和監管挑戰。首先,根據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法律規定,轉讓群成員信息,需向群成員披露信息接收方的身份、轉讓目的及方式,并獲得群成員的單獨同意。否則可能構成對隱私權、個人信息權的侵害。其次,若消費者加入群時未被告知群主可能變更,導致后續服務主體不明的,可能侵害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保障的消費者知情權。
此外,微信群包含群成員電話號碼、聊天記錄等隱私信息時,買賣行為可能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若微信群被用于賭博、詐騙、洗錢等行為,倒賣者則可能被視為共犯而承擔刑事責任。
涂崇禹建議,應強化平臺責任,適當限制微信群、團長賬號轉讓,確保群成員信息流轉可追溯。同時,建立公安、市場監管、網信等部門的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維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網友也應提高警惕,避免個人信息泄露。
來源:法治網研究院
(聲明: “法治中原”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 )
喜歡本文,請點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