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商用車未來五年戰略規劃,如何從藍圖變為現實?
4月23日,上汽商用車以一場戰略發布會宣告其全球化雄心——明確“五年內銷量翻番、突破年銷50萬臺”宏偉目標,錨定“中國市場輕客第一、新能源輕商第一、海外輕商出口第一”三大戰略支點,劍指全球商用車第一梯隊。
發布會后,上汽商用車全新高管團隊接受方得網采訪,深度解讀戰略規劃與未來愿景。
重構戰略核心邏輯
戰略重構是上汽商用車實現五年目標的關鍵途徑。從單一的資源整合升級為生態共創,成為貫穿戰略落地的核心邏輯。
楊懷景
“極致TCO(總擁有成本)不是口號,而是貫穿用戶用車全周期的價值標尺。”履職后,第一次公開亮相的上汽集團商用車執管會主席、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懷景強調,上汽商用車今后將以“極致TCO”為核心,為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價值賦能,從單一制造商向“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
為實現這一目標,上汽商用車加速內部資源整合。楊懷景表示,集團將原先的商用車事業部,下沉到以“上汽大通”為主體的上汽商用車公司(目前仍叫上汽大通),實現大通、躍進、依維柯三大輕商板塊的深度融合,同時整合動力總成、創新業務等資源,“資源是共享的,但業務獨立運行”。
與此同時,上汽商用車亦加速市場化機制改革。“我們采用更加市場化的機制,歡迎外部投資者參與,并在某些業務上推進市場化改革。”楊懷景表示,這一調整打破了傳統全資模式,將借鑒南京依維柯的合資經驗,通過開放合作提升運營效率。
生態化服務成為戰略落地的關鍵。在發布會現場,上汽大通展示的與霸王茶姬聯名的餐車項目,正是生態賦能的縮影。“用戶需要的不僅是車,而是‘一攬子’解決方案。”楊懷景舉例稱,創業者若選擇大通餐車,可同步獲得供應鏈支持與品牌連鎖資源,實現“買車即創富”的閉環。他總結道,“共同創富”是生態化服務的本質,“你買我的車,跟著品牌連鎖走,每天輕松賺錢”。
郝景賢
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郝景賢進一步補充,公司始終“卷”價值而非價格。他指出,傳統商用車企業往往聚焦購車成本,而上汽商用車將延伸至金融、保險、二手車置換等環節,通過生態合作降低用戶綜合成本。
雙輪驅動國際化提速
海外市場是上汽商用車實現戰略目標的另一重要引擎。通過獨立運營與資源協同的“雙輪驅動”,全球化布局正加速推進。
趙愛民
目標層面,上汽商用車展現出強勁野心:2025年出口目標突破10萬輛,未來三年保持30%-40%的年均增長(按照年增速30%來計算,2028年出口有望到22萬輛)。“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沖進全球商用車第一梯隊,海外占比提升至20%以上。”上汽商用車海外公司負責人、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愛民透露。
為實現這一目標,集團將成立獨立商用車海外公司,專門負責商用車出口業務。“乘用車與商用車的海外客群差異較大,成立獨立實體能更精準開拓市場。”趙愛民表示,上汽商用車目前已進入73個國家和地區,未來將借助MG乘用車積累的全球網絡資源,“在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渠道協同”。
對于海外戰略的路徑選擇,趙愛民強調“因地制宜”:“貿易為主還是屬地生產?需綜合考量關稅、政策與市場環境。”他表示,過去,上汽商用車海外市場以總代模式為主導,但未來兩到三年將迎來多元化轉型,“多種模式齊頭并進”。
“如何在總代貿易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自營,直接管理網絡,并直接服務于行業客戶,這是我們需要探索的一種方式。同時,我們會在有條件的區域拓展業務,整合MG及其他資源,設計KD工廠,這需符合當地政策和法規的要求。”趙愛民進一步解釋道。
金融配套亦成為全球化的重要支撐。趙愛民透露,上汽商用車正加速金融配套布局,集團已在印尼試點自建金融公司,“未來將在成熟區域推廣這一模式,以金融賦能降低購車門檻”。
從戰略重構到生態創新,從中國市場到全球布局,上汽商用車正以“極致TCO”為支點,撬動商用車行業的價值革命。在這場轉型中,“用戶創富”不再停留于概念,而是深度融入產品、服務與生態的每一個環節。
未來,隨著市場化改革深化與全球化步伐加速,上汽商用車能否實現“全球第一梯隊”的愿景?這就看“一起賺錢”的效應能否真正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