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花爛漫時》的主創團隊以及主演宋佳,一起來到華坪女高回訪張桂梅老師。
讓人看了十分感動。要知道,這部劇在播出前,可是不太被看好的。沒有什么大咖參與,宋佳也被網上評價:與原型張桂梅老師不像,
比起海清主演的電影《我本是高山》,觀眾對其的期待值并不高。但誰曾想,后來電影撲街了,電視劇的口碑卻意外地好。
主演宋佳、蘭西雅等都受到了夸贊,演技炸裂,有望拿獎,劇的評分也在不斷攀升。
網友熱評:一個人用不用心,大家是可以看出來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山花爛漫時》的創作座談會上。宋佳就以個人名義向華坪捐出100萬元,當然劇組也捐出了600萬。
但是這部劇,宋佳可是0片酬出演。難怪這一次再見到宋佳,張桂梅校長評價會那么高。
時隔半年,又重新回到華坪,張桂梅校長和女高的學生們對待劇組人員也仍然十分親切。
學生們稱呼宋佳為“宋佳老師”,還跟她一起唱《紅梅贊》。張桂梅老師也給了劇組十分高的評價。
表示劇拍得接地氣,貼近生活,還稱贊創作團隊是“百姓的作家、百姓的導演、百姓的演員”。
可見她對這部劇是非常認可的。
那么同樣是以張桂梅校長的事跡為原型,為什么電視劇能火?電影卻不行呢?
最主要的因素便在于還原。
《山花爛漫時》尊重現實,不魔改劇情,最大程度地將張桂梅校長的形象生動立體地展示給了觀眾。
讓我們得以通過短暫的影像來了解她的故事,對她高尚的靈魂和追求肅然起敬,感動落淚。
當然,僅憑一部電視劇,是概括不了張桂梅校長的全部的。讓觀眾感動的,除了宋佳的表演,最重要的還是張桂梅這個人。
張桂梅她跟宋佳一樣,是東北人,卻在17歲那年跨越大半個中國,來到了邊境線的另一端——云南。
下鄉當知青期間,張桂梅的表現已相當優秀。出色完成工作的同時,她還在積極備戰高考。
不過因為各種原因,她連考了四次才終于進入夢寐以求的大學。
畢業之后,她仍然從事之前的工作,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
不過,張桂梅很“奇怪”,從不想著往高處爬,而是哪里窮、哪里苦就去哪兒。
她的教學成績很好,并不會因為環境受到影響,即便到了最偏遠落后的山區,還是能以一己之力帶領學生們沖到最高的水平。
只可惜,這么好的一個人,卻逃不過命運的捉弄。
丈夫與她志向相同,奈何卻早早患上癌癥去世。
給丈夫治病,花光了他們所有的積蓄,雪上加霜的是,在丈夫離世半年之后,張桂梅還被查出患上了子宮肌瘤。
為陪伴學生沖刺高考,她緘口不言,直到高考結束,才讓自己放松下來,去醫院接受治療。
后來的多年歲月里,張桂梅病痛不斷,但卻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教育事業,從不曾松懈半分。
社會上給予她的各種補助、獎勵,她一分錢不留,全部捐了出去。
自己省吃儉用,基本不吃肉,卻看不得學生受一點苦,時常為他們提供幫助,為了讓他們能繼續上學東奔西走。
拖著病體到處家訪,走過十幾萬公里的路,張桂梅敲響了幾千扇門,為孩子們求來一個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努力被人看到了,引起了一定關注,從而得以實現辦女高的愿望,讓女孩們得以進入學校,走出大山。
她用單薄的脊背為女孩們撐起了一片天,將她們護在自己的羽翼之后。
嚴厲的外表下是一顆仁慈柔軟的心,大家稱呼她為“張媽媽”,雖然張桂梅無兒無女,但這些學生們都是她的子女,因為她而重獲新生。
前方有張桂梅老師,女孩們便可以心無旁騖地學習,不必憂心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她們也很爭氣,一批接一批地考上了大學,最不濟也是大專。
升學率不斷上升,張桂梅耗費著心血,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女孩。
她們進入各行各業工作,還有很多人選擇回來,像她們敬愛的老師那樣,將這份善意延續下來。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張桂梅校長的事情,很多年輕人也不再滿足于自我成就的實現,而是奔赴山區支教,為社會創造價值。
張桂梅校長的無私奉獻鼓勵了更多的人去多行善事,她影響的不僅是那幾千個學生,在社會上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就像網友說的那樣,她把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必將名垂青史,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印記。
也如張桂梅自己所說:從始至終,支撐她的一直是信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