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能想到,王維筆下“大漠孤煙直”的景象,實則為重力和聚能效應的體現;張若虛所處“月照花林皆似霰”之境,正是觀察丁達爾現象的絕佳場景;白居易所言“半江瑟瑟半江紅”則生動展現了布魯斯特角帶來的半明半暗之景……
用物理視角欣賞詩歌,你會發現唐詩的影響之所以歷經千年而不衰,正因其內蘊之美——合乎自然之理。昨天,《物理視角讀唐詩》新書發布會在上海文化地標徐家匯書院舉行。該書作者、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作為主講嘉賓,攜其新作與現場觀眾共赴一場跨越文理的詩意之約。
法國詩人、評論家讓-弗朗索瓦·馬蒙特曾說,“物理之于詩歌如同解剖之于繪畫;她不應該在詩歌中被察覺到,不過據信她可以為詩歌增添真實的魅力?!辈軇t賢很喜歡這個說法,作為一位物理學家,他所做的正是用科學家的眼光,發現并解讀詩歌中那些普通人不會輕易察覺的物理學現象。
曹則賢指出,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可謂一句封神,其原因在于這句詩不僅描繪了絕美的邊塞風光,還“特別科學”,僅“大漠孤煙直”五個字就蘊含了很多科學內容,展現了無風空曠環境中重力場下門羅效應的方方面面。
“為什么煙會是直的?由于地球重力的存在,空氣壓力往上方是變小的,所以對于煙的擴散來說,上方是突破口,它會優先向上升?!辈軇t賢分析道。
李白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一個三維球體怎么就被看成一個白玉盤,就差了個維度了呢?這是因為月亮本身不是個發光體,而是一個漫反射體,它遵循朗博余弦定律,“這個球狀的反射體,你從遠處看,截面上任何一個地方的強度都是一樣的,因此它可以被看作一個均勻的盤狀物。理解李白這首詩,大家記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朗博發射體。”
武則天的《如意娘》呈現了兩個有趣的物理現象。當眼睛長時間凝視一個地方,眼睛作為探測器就會疲勞,此時看向其他地方,如果有顏色是剛才未出現的,就會出現顏色補償的現象,即“看朱成碧”;為什么要“開箱驗取石榴裙”來證明有沒有流淚呢?這就與咖啡環效應有關了,眼淚中的水在蒸發的過程中,會把溶質顆粒帶到邊緣處,形成環狀分布,“也正是因為發現了這個原理,我們才改進了打印機,打印的字不再是邊緣粗,中心淡了?!?/p>
曹則賢還給現場的大小朋友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心得,學習就像登山,要多去接觸有深度、有難度的知識。如果一直在山下追究95分還是100分,花費了非常大的精力,還不如多往高處攀登,這樣山下的小路、花園等等細節與結構,其實都一清二楚。因此與其說是“一覽眾山小”,其實不如說是“一覽眾山曉”。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吳兆路說,跨學科思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直在被鼓勵的。從數學、醫學、藝術等角度解讀唐詩的書都見過,而從物理角度解讀的書,《物理視角讀唐詩》還是第一本。
吳兆路教授提到,現在有很多學生也開始進行文理轉換,但大多是從理科轉文科時,曹則賢舉例黎曼、歌德,其實都是文理通融的大家。嘉賓們達成一致:詩情畫意中蘊含著生活的真相,也再次呼吁,小朋友們學習中不要有文理隔閡,要不斷吸取新的知識,才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原標題:《大漠孤煙為何“直”?月亮怎么就變“白玉盤”了?物理學家跨學科解讀唐詩經典》
欄目編輯:馬亞寧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 郜陽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郜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