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歷經千難萬險到達陜北,結束了驚心動魄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三大紅軍主力部隊在黃士高原終于勝利會師,他們是毛主席領導的紅第一方面軍,賀龍領導的第二方面軍,張國燾領導的第四方面軍。
其實,還有一支部隊單獨長征,先他們到了陜北,就是徐海東和他率領的紅二十五軍。
主力紅軍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后,紅二十五軍留下來堅持斗爭繼續戰斗,部隊僅有二千人,戰斗員年齡最大的不超過二十歲,最小的八、九歲。
指揮員,軍長徐海東三十四歲,程子華二十九歲,吳煥先二十七歲,徐海東是優秀的紅軍將領,是紅二十五軍的靈魂人物。
徐海東是湖北大悟縣人,1900年出生,家庭貧窮。
他從小敢做敢為,極富正義感。讀私塾時因打抱不平打了大地主的兒子被迫輟學,小小年紀就當上燒甕窯工。
25歲那年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參加共產黨領導的“黃麻暴動”,后成為紅軍師長。
在創建和保衛鄂豫皖根據地,與國民黨軍殘酷的軍事斗爭中,他英勇善戰,不怕犧牲。
一次與敵軍作戰,他全然不顧天寒地凍,全身脫得只剩一條短褲,揮著大刀沖向敵人。
敵人從來沒有見過這么不要命的,嚇得抱頭鼠竄,紅軍戰士也在他的鼓舞下士氣大振,大敗敵軍。
徐海東驍勇善戰,有謀有智,多次打敗數倍于我的敵軍,被打怕的敵人送他綽號“徐老虎”。
每次聽見徐老虎來了,聞名喪膽,避不敢戰。
連蔣介石都哀嘆:徐海東不除,國無寧日。
1932年,主力紅軍撤走后,由于沒有電臺,紅二十五與上級領導失去了聯系,但是他們并沒有氣餒,而是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開展游擊戰爭,堅持對敵斗爭,打擊敵人,堅守在鄂豫根據地,頑強地生存下來。
但是,由于國民黨軍對根據地的報復清剿圍攻,根據地遭到極大的破壞,房倒屋塌,生產停滯,人口銳減,老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紅二十五必須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創建新的根據地。
紅軍把目光看向鄂豫邊界的桐柏山和豫西的伏牛山。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發布《中國工農紅軍抗日第二先遣隊出發宣言》,整裝西進,開始了前途未卜兇險無比的孤軍遠征。
紅軍沖破敵人的阻截進入桐柏山區,發現此處無回旋余地,不宜停留,馬不停蹄向伏牛山開拔。
走到必經之路獨樹鎮突然遭到國民黨軍悍將龐炳勛所部四十軍包圍襲擊。
敵人火力兇猛,紅軍倉促應戰,極力反擊,關鍵時刻政委和共產黨員沖鋒在前,身先士卒,帶領紅軍戰士與敵軍展開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戰。
戰斗一直持續到天黑,敵強我弱,指揮員們帶領戰士們沿崎嶇小路繞過敵軍陣地,在夜色的掩護下,在寒冷的夜晚突圍而出。
天亮之后,敵人發現紅軍脫離陣地,立即展開追擊。
一條大河擋在前進的紅軍面前,河對岸還有敵軍把守,也向紅軍開槍射擊。
徐海東一面組織戰士阻擊追來的敵人,一面命令部隊趕緊搶渡過河。
紅軍戰士拚出最后氣力跳進冰涼的河水,一邊射擊抵抗,一邊向對岸奮力游去,經過艱難的奮戰,終于渡過險關,進入伏牛山區。
但鑒于此地國民黨統治較嚴,又轉向陜南進軍。
1934年年底,冬天格外寒冷,連續轉戰,極度疲憊,破衣爛衫的紅軍打破優勢敵軍的圍追堵截。
到了陜南商縣庾家河村宿營,持續的作戰奔波使戰士們倒頭就睡,卻不知道又一次危機四伏正向他們靠近。
國民黨中央軍第六十師由黃埔軍校一期出身的陳沛師長親自指揮,已經對他們形成包圍。
一陣令人心驚的槍聲響過,關乎紅軍生死存亡的惡戰開始了。
紅二十五軍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沒有退路唯有死戰,天降大雪,北風呼嘯。
敵軍又投入了增援部隊,戰勢更加危急,頑強的紅軍戰士以大無畏的精神。
抱著決死的念頭在風雪彌漫中與敵軍死戰到底,程子華不幸受重傷,司號員犧牲了,軍長徐海東也身負重傷。
就是這樣,紅軍戰士依舊毫不動搖,不怕死的向敵發起沖鋒,戰至黃昏,冬雪下得越來越大,氣溫也越來越冷,敵軍終于支撐不住,留下幾百具尸體敗退下去。
徐海東昏迷四天四夜才蘇醒過來,把照顧他的女戰士周少蘭驚喜的哭了,兩人產生愛情,結為終生伴侶。
當時國民黨政府主要集中力量剿滅主力紅軍,暫時無暇顧及陜南,紅二十五軍抓住有利時機,攻塞略地,打擊土豪劣紳,建立工農政府,宣傳革命,宣傳抗日,在鄂豫陜開辟出一塊控制人口達五十萬之多的根據地。
部隊連打勝仗,繳獲頗豐,全體戰士面貌一新,士氣旺盛。
1935年7月,為了配合陜北紅軍行動,更是為了迊接北上的中央紅軍,紅二十五軍冒險西進甘肅,翻越麥積山,攻天水縣城,占領泰安縣,兵鋒直指靜寧縣和平涼縣.
一度切斷西安至蘭州的重要交通公路,迫使敵軍一再抽兵回援,減輕了北上紅軍的阻力。
被拖得疲于應付的敵人稱他們是“擾亂之師”。
在一次與敵軍的遭遇戰中,吳煥先政委不幸犧牲。
四周強敵環伺,徐海東審時度勢,帶領紅二十五軍戰士及時渡過涇河,擺脫追敵,沿陜甘邊界的山區北進陜北,他們戰勝了缺糧缺水等困難。
經過艱苦行軍終于九月在延川縣永坪鎮與劉志丹領導的紅二十六軍會合,組建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
紅二十五軍的戰士大多不滿二十歲,被稱為是“童子軍”“娃娃兵”,他們在極其惡劣的條件,轉戰四省,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為了理想而戰,為了信仰而戰,為了尊嚴而戰。
經歷了戰爭的血雨腥風,非但沒有被敵人消滅,反而壯大了隊伍。
先期到達陜北,固鞏了陜北根據地的力量,為后來中國共產黨中央把大本營建立在西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基礎,居功至偉。
國民黨軍不甘心失敗,蔣介石親自坐鎮西安,指揮東北軍和西北軍進攻根據地,妄圖消滅新成立的紅十五軍團。
徐海東軍長在勞山地區布下伏擊圈,巧妙運用“圍城打援”的戰法,將來犯之敵一舉殲滅,敵軍師長何立中被擊斃。
繳獲大量武器彈藥,戰略物資。
徐海東再接再厲,攻打敵軍占領的榆林橋,取得勝利并活敵軍團長高福源。
高福源是東北軍司令張學良的心腹愛將,此人后來受紅軍教育感化,是促成紅軍與東北軍“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建立統一戰線和促成“西安事變”的至關重要的人物。
1935年10月,毛主席帶領的中央紅軍到達陜北根據地,紅十五軍團與中央紅軍合作作戰,發起直羅鎮戰役,將尾追而來的敵人徹底殲滅打敗
徐海東為捉襟見肘缺衣少食的中央紅軍無私支援了大量的錢財物資,武器彈藥和醫藥物品,中央紅軍向十五軍團輸送了大批優秀干部。
二十年的1955年,新中國成立第一次評定軍銜,毛主席力排眾議,欽定徐海東為大將,而且是僅次于戰功卓著的第一大將粟裕的第二大將。
雖然徐海東在1940年就因病休養,缺席了整個解放戰爭,而且現在還在休養。
這是對徐海東和他率領的紅二十五軍全體指戰員不朽功勛的高度認可和肯定。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