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釋了教育強國的特質內涵,強調了思政引領力的首位作用。202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強調要全面構建固本鑄魂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作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現代化關鍵支撐的農業高校,建設強大的思政引領力具有深刻意義性和實踐緊迫性。
始終堅持“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價值引領。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必須以卓有成效的思政教育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建強思政引領力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肯綮。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回信,勉勵青年大學生“堅持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社會主義大學要始終堅持“四為”方針,“為人民服務”應該自覺成為中國大學的辦學目標和價值取向。找準思想錨點,堅守初心使命。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的戰略背景下,農業高校要立足糧食安全、生態文明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時代命題,引導廣大師生深化對“三農”問題戰略定位的認知,實時關注國家重大需求,將“服務國家事業發展”價值追求內化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貫穿教育教學,堅持“三全育人”。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育時代新人,價值引領深刻影響著育人的方向。通過將“三農”情懷與社會責任深度融入涉農學科體系、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將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糧食安全觀等思政元素深度嵌入農業科技案例教學,形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的多維立體育人機制,促進價值引領從課堂延伸至科研、實踐和社會服務全鏈條。選樹校本典型,堅定奮斗方向。深入挖掘校史中扎根基層、服務“三農”的先進人物事跡,結合鄉村振興、種業攻關等國家戰略需求,選樹一批師生校本典型,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方式講好校本典型故事,以“榜樣故事”激發師生情感共鳴。
加速推進“單向度”思政教育向“大思政”育人格局轉變。打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灌輸路徑依賴和思維慣性,把新時代偉大變革融入課堂教學、融進生活實踐、融匯世界元素,創新落實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協同育人機制,是實現“大思政”育人格局范式轉變的應有之義。深化理念革新,重構思政教育體系。“思政教育=思政課程”的認知局限嚴重阻礙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了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農業高校要主動適應學科多元化、實踐性強的育人需求,將思政教育從單一課堂延伸至課程思政、實踐育人、文化浸潤等多維空間,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構建人人事事時時處處皆育人的氛圍。促進跨界融合,暢通育人資源網絡。農業高校要打破學科與部門壁壘,整合校內資源,推動思政教育與農業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服務等深度融合,構建本碩博貫通式思政育人資源共享體系,為農業高校培養五育融通、全面發展的新型農業人才奠定基礎。注重“學校+校外基地”“學校+行業企業”的有機融合,通過科技小院、現代農業產業園、鄉村振興示范項目等載體建設實現專業實踐與國情教育有機融合。加強創新賦能,提升思政育人質效。把思政教育“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效融合起來,樹立“農業天地大有可為”的育人觀念,提升社會實踐在學生培養體系比重,引導廣大學生在知行合一、手腦并用中真懂農業、真愛農村、真為農民,在鄉村田野的調研實踐中感悟社會責任。同時,要主動擁抱數智時代新技術,創新思政教育載體,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全平臺、全場域的學習氛圍,突破傳統思政課的時空限制,提升思政教育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扎實推動以系統化生態思維建設農業高校思政引領力。思政引領力建設不是孤立封閉的,而是與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共同構成了教育強國建設的有機整體,必須以系統化的生態思維建設農業高校思政引領力、培育時代新人。強化頂層設計,構建思政教育生態系統。農業高校要將思政引領力建設與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合作與交流等功能深度融合,深刻理解思政引領力的內涵價值與實現路徑,從頂層設計角度系統優化、統籌推進。建立“學校布局-學科協同-社會聯動”三維生態架構,制定思政引領力提升校本方案,組建“思政+農科”交叉教研團隊,聚焦社會發展的重要需求,形成“學科鏈-產業鏈-思政鏈”深度融合的生態網絡。具象化育人目標,以“一感四力”培育思政引領力。農業高校要突破傳統思政教育抽象化、同質化桎梏,將思政引領力與自身學科與文化相結合,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具象化育人目標。華中農業大學以培養學生“富有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自主學習力、實踐創新力、數智創造力和全球勝任力”為目標,通過實施體質強健計劃、美育浸潤計劃、耕讀教育計劃、數智創造力提升計劃、全球勝任力提升計劃等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創新動態調適機制,打造協同育人矩陣。當前高校思政引領力建設面臨學生特點、復雜環境、新興技術等多方面的挑戰,因此農業高校要建立“監測-反饋-迭代”的自適應系統,聚焦思想方面的重點、難點與堵點,構建“線下真實育人場域”與“線上網絡思政場域”協同育人矩陣,探索精準思政實施路徑。注重傾聽學生心聲,搭建“師生融合”對話平臺,全方位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新形勢下,高校作為實施教育強國的主陣地,建設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使命在肩。農業高校充分把握教育強國與鄉村全面振興的特點,以價值引領固本培元,以“大思政”育人格局構建落實“三全育人”,以系統化生態思維推進農業高校思政引領力建設,為培育“為中華復興而讀書”的時代新人踔厲奮發、砥礪前行。(華中農業大學 徐行)
作者:徐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