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寶、拼多多等平臺上,一種名為“次拋挑痘針”或“一次性粉刺針”的產品正在熱銷,商品詳情頁宣稱“極細無痛”“專業去閉口脂肪粒”,銷量輕松破萬。然而,近日上游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這類產品應納入國家醫療器械監管范疇,卻被眾多網店包裝為普通美容工具銷售。這些熱銷的“粉刺針”“挑痘針”的生產方要么來源不明,要么為家居用品廠商或美容工具公司,不具備醫療器械生產資質。由于缺乏合規許可和電商平臺審查,針尖之下,是廣大消費者的健康風險。
網店售賣“粉刺針”,有廠商稱未生產該產品
4月15日,上游新聞記者在淘寶平臺以“粉刺針”為關鍵詞檢索,銷量排名靠前的網店包括“妮麗雅旗艦店”“jeanmiss旗艦店”“suyand家居生活館”“官方國貨甄選”等,月銷從6000+至5萬+不等。商品名稱均為“次拋粉刺針”“一次性挑痘針”,宣傳語直指“美容院同款”“居家輕松祛痘”。
四款產品銷售信息一覽。
記者分別從上述網店購買4款產品后發現,這些產品均以“次拋挑痘針”或“次拋粉刺針”名義出售,其包裝上標示的生產商分別為:天津華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義烏市小郎人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和臺州吉鋒利美容工具有限公司。
據天津華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網介紹,公司專注研發、生產和銷售末梢采血耗材及附屬器械產品10余年。上游新聞記者致電公司售后熱線求證,客服明確回復記者“我們沒有這款(次拋挑痘針)產品”,該客服強調:“我們產品名稱是‘一次性使用末梢采血針’。我們注冊證里沒有這個(次拋挑痘針)名稱的東西。消費者買到這種東西可以去舉報、投訴或者是退貨。我們也會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查處。”
記者在調查發現,義烏小郎人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被義烏市監部門于2025年初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理由是“登記地址無法聯系”。臺州吉鋒利美容工具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電話中承認生產“次拋粉刺針”產品,但強調“只是美容用品,不屬于醫療器械”,因而無需持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
國家醫療監督局官網顯示,“一次性使用末梢采血針”屬于第二類醫療器械。官網截圖
刺入皮膚產品屬醫療器械?專家稱包裝顯示不合規
那么,這些被稱為“次拋挑痘針”或“次拋粉刺針”的產品,究竟是普通美容工具,還是應當納入醫療器械監管范圍?
4月13日,記者攜帶從網購平臺購得的相關產品,走訪了重慶市南岸區一家醫療器械門市。門市工作人員陳女士指出,這類產品的外觀結構與‘一次性使用末梢采血針’高度相似,“一旦涉及刺破皮膚,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就必須按二類醫療器械管理。”
她強調,從記者提供的網購產品和外包裝上看,既無“醫療器械注冊證號”,也無“械字號”標識。“這就很危險了。針尖是否無菌無法保證,塑料包裝的來源和材料也不清楚,不排除使用回收塑料二次加工。”
網購的“次拋挑痘針”(左)與“一次性使用末梢采血針”(右)包裝對比。上游新聞記者 費墨 攝
這一判斷得到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經緯院區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生曾倩雯的認同。她表示:“這些帶針尖、直接刺入皮膚的產品,本質上都屬于醫療器械。從包裝上看,它們既非醫療器械企業生產,也無任何醫療器械注冊證編號、生產許可證號或批號,明顯不合規。”
曾倩雯進一步指出,這類醫療器械如果在無消毒、無無菌條件下使用,網友居家操作風險極高。“有時患者自行處理一個小痘痘,最后因為感染引發嚴重后果,在臨床中見過多例因自行擠痘導致面部感染甚至住院的情況。”
相關市監部門介入調查,已移送案件線索
目前,市場監管部門也已注意到類似問題。
今年4月1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維護廣告市場秩序 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的通知》,明確將“醫療器械廣告”作為重點整治內容,強調對網絡平臺涉及醫療器械虛假宣傳的行為加大查處力度。
記者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看到,義烏小郎人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家具制造與日用品批發,無醫療器械經營或生產資質。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披露,該公司早在2025年1月就因地址無法聯系,被義烏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記者撥打該公司的工商登記預留電話,誰知接電話的人稱:“不知道這家公司,這是私人電話。”
對“麥歐麗次拋粉刺針”外包裝上標識的生產方臺州吉鋒利美容工具有限公司,4月23日,臺州市仙居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核查后向記者回復:“該公司已被多位消費者舉報。我們多次去廠家現場檢查,現場未發現存在生產粉刺針的情況,也未發現生產粉刺針的相關設備和粉刺針產品。通過對現場工作人員的詢問以及現場檢查發現的情況,我局初步認定粉刺針不是該公司生產的。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方某某,名下還注冊了多個公司,其中包括‘麥歐麗次拋粉刺針’包裝上的委托方。因此,不排除旗下其他公司生產的可能性。”
記者從產品外包裝看到,委托方系金華頂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地址在金華永康市。該公司工商登記信息顯示,經營范圍內沒有醫療器械的生產資格。仙居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已向金華永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函,案件線索已移送,由永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理。”
律師說法:電商平臺應加強管理責任
質量無保證的產品披上“極細無痛神器”的外衣、家居廠家搖身一變成了二類醫療器械廠商,這些產品在網上大行其道,暴露 的是電商平臺審核機制與監管協同的缺位。
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46條規定,從事二類醫療器械網絡銷售的,應為醫療器械注冊人、備案人或具備經營資質的企業,并向所在地藥監部門報備;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平臺也必須履行主體責任,對入駐商家進行實名登記、證照審查與持續監管。《條例》進一步要求:平臺如發現商家存在違規行為,應立即制止并報告藥監部門;若情節嚴重,應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然而,記者調查的多家熱銷網店,無一具備醫療器械網絡銷售資質。
重慶執業律師聶煒昌指出:“這些網店既不具備銷售醫療器械的資質,也未完成法定備案程序,明顯違反《條例》的相關規定。平臺作為提供交易通道的主體,有責任對商家行為進行有效管理。否則,不僅損害消費者知情權與健康權,平臺也可能面臨嚴厲的行政處罰。”
醫生:長了痤瘡這么辦
痤瘡(俗稱“青春痘”)是常見皮膚問題,但若處理不當,不僅可能留下痘坑痘印,嚴重者甚至可能引發顱內感染等并發癥。曾倩雯指出,面部“危險三角區”即眼角至鼻翼再至上唇區域內的血管與顱內相通,若在此區域自行用不潔工具擠痘,有可能引發顱內感染,甚至威脅生命。
她強調,不建議患者在家使用器具自行處理痤瘡,正確的處理方式由皮膚科醫生根據痤瘡的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案。
曾倩雯醫生根據痤瘡嚴重程度給出如下建議:輕度痤瘡:可通過外用藥物治療,如維A酸類藥膏、抗生素類軟膏等,效果良好。中重度痤瘡:通常需聯合治療,包括外用+口服藥物控制炎癥。嚴重痤瘡或反復發作型:可考慮激光、光動力療法等醫學手段進行干預。
“痤瘡其實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它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曾倩雯說,“問題在于很多家長或患者往往會忽視痤瘡的危害,以為青春期長痘自己擠一擠就沒事了,往往不及時就醫。等到炎癥加重形成痘坑后,才追悔莫及。而痘坑一旦形成,幾乎無法完全修復。”
她呼吁網友正確看待青春痘問題:“痤瘡并不是等著自己好,而是需要科學管理。早期醫學干預,遠比后期修復更重要。”
上游新聞記者 費墨 實習生 文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