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4月27日電(記者卜寄傲)人間四月天,草木青翠,春風和煦。蚌埠鬧市區里,出租車來來往往,為市民和游客提供方便,而為了讓司機師傅們在工作中感到溫暖,一個個“司機小站”應運而生。
走進“司機小站”,映入眼簾的除了給司機師傅們提供休息和便利的設施,還有很多公益宣傳材料,其中“致家長的一封信”,包含了許多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這也是檢察機關的創新之舉。
蚌埠市交通投資集團出租汽車有限公司“司機小站”(4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卜寄傲 攝
2020年4月,蚌埠市龍子湖區人民檢察院成立“春泥工作室”。龍子湖區人民檢察院刑事檢察部主任王方介紹說:“‘春泥’寓意以誠之心感化挽救,以愛之名護航成長,全面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我們希望能化作‘春泥’護花,成為滋養‘小樹苗’健康成長的‘沃土’。
“之前在承辦案件中,就出現了未成年人受到侵害,出租車司機如果及時報警就能把損害降到最低的情況,當時我就覺得是不是應該把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相關精神延伸到更多的行業和領域,于是就和工會、市場監管部門以及出租車運營公司等方面進行溝通和協調,在‘汽車小站’等師傅們經常會來的地方進行教育宣講。”王方說。
劉邦景是蚌埠市交通投資集團出租汽車有限公司一位駕齡超過30年的司機。作為每天穿梭于城市街巷的出租車駕駛員,平時也經常抽空在“汽車小站”參加檢察機關的宣講并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
由于出租車行業的特殊性,日常工作讓他成為社會動態的“移動觀察哨”—— 學校周邊的青春臉龐、商業區的熱鬧人潮、賓館酒吧的夜間客流、網吧門口的年輕身影,這些場所的高頻接觸,讓他能更大概率直擊未成年人有關案件的現場。
檢察機關開展的系列培訓像一把“放大鏡”,讓劉邦景和同行們對侵害未成年人線索的敏感度顯著提升。如今在工作時,但凡發現后排未成年人眼神游離、舉止反常,或是情緒低落得異于平常,他都會立刻掏出手機撥打110。
“將心比心,看到有孩子受到侵害,我們肯定是義不容辭及時通報公安和檢察機關,也算是為社會盡自己的一份責任。”劉邦景說。
蚌埠市交通投資集團出租汽車有限公司“司機小站”展板(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卜寄傲 攝
這種職業本能的轉變,源自檢察機關和其他相關部門專業指導下形成的“保護雷達”:把日常運營中的每一次目光交匯,都轉化為守護花蕾的責任擔當。
談及這樣的協作機制,蚌埠市道路運輸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國棟認為,當出租車司機的“車輪”與檢察官的法律監督形成聯動,保護未成年人的網絡便從街角巷尾延伸到城市肌理。這種跨界協作不僅拓寬了犯罪防范的觸角,更在全社會編織起一張 “全民守護者”網絡。
雖然“師傅”們并沒有“強制報告義務”,但那些在崗位上默默觀察的眼睛,那些及時響起的報警電話,是“強制報告精神”最生動的實踐,讓每個可能受傷的孩子都多了無數雙“隱形的翅膀”。
王方強調,未成年人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除了“交通+檢察”的協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和司法保護相互融合、共同發力。
她還舉例道,現在檢察機關保護未成年人的宣講和教育,特別是性方面的保護,已經提前到了幼兒園,并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都是“無縫銜接”。孩子的事不僅是家事,更是整個社會的事。營造全社會關愛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濃厚氛圍,就會形成各方齊抓共管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犯罪工作的強大合力。
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區人民檢察院走進校園宣講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知識現場。 新華社發
2025年一季度,龍子湖人民檢察院共受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9件10人,其中批捕3件3人,起訴3件3人。為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安全屏障,龍子湖區人民檢察院在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同時,以“零容忍”態度依法嚴懲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一個“司機小站”,折射了全社會保護“未來”的努力,也昭示著在各方的協作下,司法的陽光會照耀到每一個未成年人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