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北京懷柔法院召開新聞通報會,介紹該院近三年新業態用工勞動爭議案件審理情況,通報高效便捷化解新業態用工勞動爭議案件的“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并發布典型案例。
騎手送餐期間受傷 法院打破“隱蔽用工”套路判決公司賠償15.8萬元
在新聞發布會上,懷柔法院公布了之前審理過的一起“隱蔽用工”案例。
騎手田某某入職北京某商貿公司3天后在送餐期間受傷,被認定為十級傷殘。公司辯稱其未實際用工,并以“雇主責任險投保方為關聯企業”為由推諉。
懷柔法院審理查明,田某某與商貿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且實際接受管理,判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責令公司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資、傷殘補助金等共計15.8萬元。公司主張“按單結算工資”,法院以工傷保險基數核定工資標準,駁回其抗辯。
法官介紹,本案針對新業態“隱蔽用工”亂象,針對平臺通過“外包—轉包”鏈條規避用工責任的問題,法院聯合工會、仲裁委,鎖定平臺對騎手的算法規則、收入依賴度等實質管理證據,推動平臺與代理商承擔連帶責任,明確“合同簽訂+實際管理”即構成勞動關系。通過將“按單計酬”“靈活排班”等特征納入勞動關系認定要素,有效遏制轄區內平臺通過“關聯企業轉移責任”的規避行為。
新業態用工勞動爭議案件 呈現逐年攀升及倍數增長態勢
2022年至2024年,懷柔法院共審結新業態用工勞動爭議案件208件。案件數量呈現逐年攀升及倍數增長態勢,案件復雜程度顯著提升。
“案件數量的快速增長主要與行業擴張與用工模式創新、產業結構升級、勞動者維權意識增強以及企業以輕資產模式壓縮運營成本等有關。”懷柔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孫吉旭介紹,“從行業分布看,案件多集中于網約車、外賣、快遞和網絡直播四大領域,分別占比23%、19%、11%和8%。從結案方式看,調撤案件數量占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調撤率達到35.7%。”
案件審理中發現,新業態勞動爭議糾紛案件較傳統案件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平臺企業通過簽訂承攬協議、引導注冊個體戶、協議外包、眾包合作等“去勞動關系化”手段模糊勞動關系和用工性質,致使對勞動關系認定更加復雜化。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呈現無社保、無兜底、無議價權的“三無”特征,社會保險缺位、算法管理嚴苛、收入分配不透明等問題突出,平臺算法規則不透明也增加了事實查明的難度。
新業態勞動者由于缺乏法律知識舉證能力薄弱,有些因混淆“勞動關系”與“合作關系”的法律區別,誤簽承攬協議后維權無門。網約車、外賣配送等行業因計薪規則不透明,加之勞動者實際工作地、平臺注冊地、服務器所在地分離,傳統“一案一訴”模式難以應對跨區域群體性連鎖爭議。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杰
編輯/倪家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